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军事无禁区:近海防御-中国航母的困境

2024-9-26 06:04 AM| 发布者: 不一样3| 查看: 236| 评论: 0

  种种迹象显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航母编队的作战重心仍以近海防御为主,走向远海实施正规持久性作战,可能比预期的时间还要久。

  9月13日,中国央视播放专题片《淬火》,首次公开福建号航空母舰电磁弹射系统的测试画面,没有实体飞机弹射的场景。但央视旁白的第一句话,就提到问题的重点:航母上的航空保障系统,是航母形成作战能力的核心支撑。

  人们都把注意力放在电磁弹射技术,这没有错,而它终究是其中一项促成航母航空保障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硬件技术,而非全部。就电磁弹射系统本身而言,一个尚在试验阶段的技术与美国成熟技术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军事专家指出,电磁弹射技术能否真正应用在航母上,需要经过漫长的测试过程。除了对舰载战斗机进行弹射试验,还要对舰载预警机、电子干扰机等多种机型进行上舰测试,等这些测试全部过关,才能证明电磁弹射系统具备实用水平,难度远远超过中国前2艘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

  美国专家评估,福建号航母全面投入使用尚需10至14个月的时间,恐怕过于乐观。如果就舰载战斗机弹射试验而言,也许可以比较顺利,但是要使所有机型通过电磁弹射测试,时间就很难说了。

  

  航母战力的核心指标在于舰载机的出动架次率,其成效取决于航母上的航空保障系统,包括航空管制效率、指挥飞机起飞与回收,以及舰载机再次出动的能力,是一整套精密的作业管理流程。电磁弹射是其中一项关键硬件技术,如果没有精密的软件作业管理流程,即使有电磁弹射技术也难以发挥航母应有的战力。

  以美国福特号航母来说,它是世界首艘采电磁弹射技术的航母。它的连续出动架次率12小时达160架次(比尼米兹级航母增加33%),高强度出动架次率24小时高达270架次(比尼米兹级航母增加42%)。这些高架次率指标的实现需要不同作业的有序衔接,以及上千人和设备的高效协同与分层指挥,不是一个指挥官指挥全部,而是靠每一个作业人员共同遵守预先设定好的作业规则和流程,才能最终完成架次率的整体目标。稍有闪失,轻者降低舰载机的出动架次率,重者影响航母的整体运转。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研究员福纳约尔(Matthew Funaiole)指出,中国推出新航母需要时间培训舰载机飞行员,把航母操作完全整合到舰队当中。美国发展航母的教令准则有数十年基础,累积丰富的航母实战经验,这些对中国都很陌生。

  就美国的实践经验来看,航母是一种工具,它的有效性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美国的飞行员、操作员和工程师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美国的优势在于依靠几代人的努力,取得航母的知识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中国发展航母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除非把航母的规格、性能和要求降低,否则没有捷径可走,也无所谓弯道超车。

  航母的航空保障系统对中国是全新课题,没有同类技术可供参考,需依靠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但相关理论目前处于初期探索与实践阶段。这就决定中国航母的角色和作用很有局限性,和美国航母不在一个档次。

  

5月1日离开上海江南造船厂,准备展开海试的中国海军第三艘航母福建号。

  发展航母有其历史背景及其动机,更需要在海军战略的指导下展开,才能标定好航母的角色和作用。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研究论证发展航母,曾担任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搞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可见中国发展航母的历史背景和最初动机,主要是为收复南沙、统一台湾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需求而来。当时还没有明确的海军战略。

  直到1985年底,刘华清正式提出中国的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此前,海军把距离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近海”。之后,按邓小平的指示重新明确“近海”的范围:包括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及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第一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海域。近海之外是“中远海”。

  刘华清说,近海防御属于“区域防御型战略”。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海军的作战海区,主要在第一岛链和沿该岛链的外沿海区,以及岛链之内的黄海、东海与南海海区。

  刘华清还说,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增强,以及海军力量的壮大,海军的作战海区,将逐步扩大到太平洋北部至“第二岛链”。在“积极防御”战略下的战役战术方面,海军将采取“敌进我进”的作战指导,当敌人向中国沿海区域进攻时,海军也向敌后发起进攻。

  当时中国没有航母。从刘华清提出“近海防御”战略的要求上看,中国航母的作战任务最初是针对台海与南海。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增强,航母编队更应前出第一岛链至第二岛链之间,从敌人后方实施“反介入和区域拒止”(A2/AD),阻挡外敌靠近中国沿海区域并阻绝美军介入台海冲突。从近年辽宁号航母多次前出第一岛链到菲律宾海抢占有利战位来看,完全反映“近海防御”战略后续阶段的作战设想。可见中国航母的角色和作用,以近海防御为主,在区域防御型战略的指导下,航母前出岛链展开一定程度的攻势作战,本质上还是防御,和美国航母的定位完全不同。

  中国航母编队作战重心以近海防御为主。图为辽宁号航母歼-15舰载战斗机准备着舰画面。

  

  到了2015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白皮书并首次明确提出,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从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这一战略赋予海军主要任务:除了遏制和抵御来自海上的军事入侵,以及维护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开始强调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

  此时离刘华清提出的“近海防御”战略相隔30年,当时刘华清也提出海军的任务之一,是保护己方海上交通运输线。如今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2012年服役,大型军舰陆续推出,为维护海上交通运输线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手段。

  不过,请注意:白皮书提出的“远海护卫”与“远海防卫”并不相同,前者的性质偏向远海护航,就像从2008年开始的亚丁湾护航行动,任务相对简单;后者是近海防御的延伸,是一种广域的海上攻势行动,以提高国家整体防御纵深,能持久性的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

  在“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下,中国逐步建构以依托大陆、凭借岛礁、力量前伸的海上防卫体系,也就是形成依托大陆远程打击力量(火箭军导弹部队)、近海主战兵力(海空军部队)、岛屿前沿部署(如南海岛礁军事化),加上远海机动力量(航母编队)所构成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换言之,航母编队是这种海上防卫体系的兵火力延伸,并未完全脱离依托本土支援的作战框架,和美国航母强势制海的攻势作战完全不同。

  到了2019年7月,中国政府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并首次明确提出,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加快推进从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从“远海护卫”到“远海防卫”,仅相隔4年,说明这段时间及其后面几年,是中国海军发展与建设的旺盛时期,新的航母和大型军舰陆续服役,为海军走向远海,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手段。

  

  不过,请注意,中国航母编队在远海的作战指导,并不强势,而是强调在远离本土的远海实施机动作战,由于缺少岸基航空兵的火力支援和近距离的后勤补给,海军必须集中海上精锐兵力坚持“远海破袭游击作战”,力求快速有效,说明中国航母编队在远海无法实施正规持久性作战。这和美国航母以正面战场强势制海的持久性攻势作战有很大差距。

  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航母编队的作战重心仍以近海防御为主,台湾国防部把中国航母的威胁视为“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的性质,指出目前辽宁号和山东号航母正在持续战力生成,配合海、空军执行跨越第一岛链的远海长航训练,并协同火箭军部署中、长程常规型对地和反舰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建构第一岛链至第二岛链间区域抗击外军的能力。台方研判,福建号航母2025年完成海试后拨交服役,将持续完备“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

  可以说,目前中国航母的角色和主要作用,和刘华清当年对海军的作战设想相当接近。海军有“小三军”之称,兵种力量齐全,航母最具代表,没有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很难成为真正的海上强权。美国只要在台海施加压力,就能牵制住中国航母的部署,使其难以兼顾更远的海上战略通道。这样玩下去,中国怎么玩得过美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4-9-27 03:30 AM , Processed in 0.04814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