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中华民国”之号,谁是原创者?

2024-10-10 01:54 AM| 发布者: 欧阳俊龙| 查看: 25| 评论: 0

  台湾总统赖清德出席国庆晚会,致词时发表了一个令人莞尔的“祖国论”,原话是这样的:

  “我们的邻居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1号刚过完75岁生日,再过几天,中华民国就要过113岁生日。 因此,就年纪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绝对不可能成为台湾人民的祖国,反倒是台湾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5岁以上民众的祖国。 不过,中华民国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已经75年,我们是不必再去谈论这一层关系,但是如果有人要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快乐,特别祝贺词要精准,切勿用祖国两字,大家说对不对?”

  想到对岸小粉红及黄俄政权的反应,固然忍不住笑,但另一方面,眼看今天许多貌似依恋“中华民国”名号的人,居然把书不同文、行不同轨的邻国视为“一家人”,又不禁觉得悲哀。 中华民国的存在是一个事实,但百多年过去,沧海桑田,陵谷推迁,大家对“中华民国”四字的想像,早已跟当年的革命家渐行渐远。

  一般认为,“中华民国”之名由孙中山确立,但鲁迅却力排众议,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说:“惟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最先亦见《民报》),为巨大的记念而已,然而知道这一重公案者,恐怕也已经不多了。”鲁迅说“中华民国”四字发源于章太炎〈中华民国解〉,并非没有道理。

  〈中华民国解〉发表于1907年《民报》,学问渊博的太炎先生是当年革命派知识分子的意见领袖,他在文章中头头是道细考“中华”之名,并力驳主张君主立宪的“金铁主义者”,将“中华民国”之名发扬光大,功不可没。 但问题是:根据其他文献纪录,早于这篇文章发表前,“中华民国”名号也可能已经存在。

  “中华民国”的雏形,源自1903年孙中山为东京军事学校学员制定的誓词,其中两句是“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当然,这个尚不算国号。 到1904年,孙中山在纽约用英文发表“The True Solution of the Chinese Question”一文,才真正提及“a Republic of China”。 但有趣的是,当时孙中山并未想到中文怎样说,所以早期翻译居然是“支那共和之政体”,而孙中山在1905年于东京演讲时,仍是用“大共和国”这名号。

  1906年秋冬,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等在日本起草《同盟会革命方略》,当中包括《军政府宣言》、《对外宣言》等文件。 〈军政府宣言〉的“建立民国”一项,终于正式制定“中华民国”这名号,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然而《同盟会革命方略》是在1908年才正式发表的,那么1906年的草稿是否也包含“中华民国”,我就无法确定了。 相信在章太炎发表《中华民国解》之前,应该没有太多人知道“中华民国”,而孙中山一开始也没想到这四个字,或至少没确定是用这四个字。 若鲁迅所说属实,孙中山很可能是考虑到〈中华民国解〉影响力够大,令那四字深入人心,才敲定以“中华民国”作为国号。

  以章太炎的学问和地位,他当然有资格制定国号,但由他诠释的“中华民国”,相信会令你难以想像,甚至于目瞪口呆。 按照他的讲法,“华”字的本义是国名,源自华山,他指中国古代圣王,如宓牺、神农、黄帝、高阳、高辛、舜、禹等人,都以梁州、雍州为根据地,雍州的东南以华阴(华山之北)为界,梁州的东北以华阳(华山之南)为限,所以“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

孙中山很可能是考虑到《中华民国解》影响力够大,令那四字深入人心,才敲定以“中华民国”作为国号。 (合成照片/摄影:张哲伟/中华民国赞国庆脸书)

  这理论是否属实,没人知道,但不妨聊备一说。 不过他的台湾愿景,今时今日应该没有人会认同,就连对岸的战狼也不敢讲。 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说,中国人必先“醇化”三荒服(即蒙、回、藏),然后收回“二郡一司”,“则先汉之疆域始完,而中华民国于是真为成立”。 什么意思呢? 所谓“二郡一司”,原来就是朝鲜、越南和缅甸,他认为这三个国家都是中华旧土,中华民国必须“光复”三地,才算“真为成立”。

  章太炎虽然德高望重,但也有个绰号叫“章疯子”,你看了上述这番伟论,应该知道他名不虚传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4, 2024-10-12 12:33 AM , Processed in 0.0472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