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日本视角:偷袭珍珠港并不完美

2024-11-7 08:01 PM| 发布者: 无忧谷论坛| 查看: 319| 评论: 0

  从战术的观点考虑,日本人突袭珍珠港无疑是其海军作战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在1941年12月,日本的航空母舰从择捉岛的单冠海湾出发,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其特混舰队悄悄地运送到了3 300海里之外的欧胡岛的北部。然后在12月7日的拂晓时分,350架日本战机突袭了珍珠港和欧胡岛上的军事基地。仅仅在几个小时内,美国海军就损失了4艘战列舰、180架飞机和2 400名船员,而日本海军却只损失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日本采用的是突袭战术,事先并没有宣战,美国停泊在港口的战列舰自然很容易成为日本飞行员们的攻击目标。这也就是说,无论如何也没有一名“有份量”的美国海军指挥官会相信日本人有可能突袭夏威夷。当然,对此我们并不能过份苛责当时美国海军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至于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若根据常识判断,如此胆量的军事行动如果只是作为一种脱离实际的理论来讲有可能是有趣的谈资,但对于当时的日本海军来讲,要想真正实行这样的突袭,并且提前考虑后勤补给和其他一些功能性问题则是相当困难的,超出了理智的层面。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在“珍珠港事件”过去70多年以后,这次军事行动仍然充满了探究的魅力。日本人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又打算如何达到这个目的?

  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就曾经打过一次大获全胜的对马岛海战。那还是发生在日俄战争期间的事情,时间是1905年5月27~28日。那次海战极大地锻炼了日本的海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海军的战略方针。对马岛海战是日俄战争期间的一场海上决战,由海军上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在日本海对阵沙俄波罗的海舰队。俄国损失了28艘主要舰艇,死了4 800名船员,而日本自己仅损失3艘鱼雷艇,死了110名船员。这次辉煌的胜利不但为日本海军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还由此而引发出了日本海军的一种独特的发展学说,即被称为“大舰巨炮主义”的发展原则。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海军审时度势,又开始把美国作为其假想敌。在1907年制定的帝国国防计划中,就曾经概述了日本海军战略的相应调整策略,其要点是在美国海军的任何一支部队开进西太平洋之前,日本的海军就要做好在日本海上反击美国海军舰队的准备,从而获得制海权。其参谋人员们当时认为,美国海军在实力上远远优于日本的海军。因此,日本的海军除了依赖于英日同盟并在军事上采取被动的防御策略之外别无选择。不过到了1922年的时候,形势发生了改变。这时日本加入了《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的军控体系;与此同时,先前的英日同盟也解体了。《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强迫”日本海军必须将其战列舰的吨位限定在英国皇家海军和美国海军的60%;如此一来,日本海军战列舰的吨位不得不比潜在的对手减少48 000吨左右。日本海军军令部反对这种限制,其理由是日本的海军至少需要70%的吨位比例。因为只有达到了这个标准,他们的联合舰队在海战中才能有把握与美国两大舰队之一交战。日本人表面上似乎吃了大亏,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1934年3月,据日本海军部军备限制研究委员会评估,日本造船业的生产能力是每年建造45 000吨位的战列舰,同等条件下美国造舰业的潜力却是80 000吨位左右。换句话说,日本造船业的生产能力仅为美国的55%,这一数字明显要低于《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规定的60%。就此而论,在《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实施的那个时代(1922~1936),非但没在实质上削弱日本海军的力量,反而还有某种“鼓励”作用。遗憾的是,日本海军乃至绝大部分的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

  《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的签署被大多数日本人认定是国耻,要求退出条约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并最终如愿以偿。日本是在1937年退出《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的,这个岛国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是决心挑战英美主导的太平洋现状。不过,此时“大舰巨炮主义”在日本海军中仍是极富影响力的教条,而且已经逐步演变成了一种变态的“超级战舰策略”。早在履行《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的年代里,日本海军所关注的焦点已从单纯的数量对比逐渐转移到了对所谓“质量优势”的追求上,并一直积蓄力量试图设计建造一些有史以来体积最大、战力最强的战列舰——大名鼎鼎的“大和”和“武藏”号就是这样的产物。这两艘战列舰于1937年开始在吴市和长崎的造船厂建造,到1940年相继下水服役。它们的排水量在65 000吨左右,有能力承载9门18英寸火炮。从机械工程学的角度而言,“大和”和“武藏”号的确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之一——它们的综合性能大幅度超出了美国海军同时期的“爱荷华”级战列舰;后者排水量“只有”45 000吨,承载有9门16英寸火炮。不过,站在另一个角度,“大和”和“武藏”号两艘巨型战列舰只是直线性机械思维的一种延伸,除了大之外,并没有太过人之处。仅仅凭借几艘这样的巨舰,就令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周围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过迂腐。当然,在日本海军的决策层中,也有一些高级军官们对“大舰巨炮主义”是持怀疑态度的。海军航空部首席长官海军中将井上成美和后来担任联合舰队司令官的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两个异类。井上成美深信不疑地认为,海军空中力量的优越性肯定会超过超级战列舰。他在1941年1月向当时的海军部长及川古志郎递交了一份篇幅很长的报告,直言不讳地反对日本海军的“大舰巨炮主义”,大力提倡空中力量和潜艇在未来对美战争中的价值。

  日本海军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山本五十六同样怀疑日本海军的建军路线;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他一直坚信海军航空兵的潜力。在1940年的一次春季演习中,当山本看到航空兵在训练中取得理想成绩时,突然对他的参谋长说:“训练很成功,我想进攻夏威夷是可能的。”有意思的是,只要对山本五十六的个人经历和性格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在他的大脑中迸发出这样的想法并不应使人感到过份惊奇。美国人约翰·托兰对山本进攻珍珠港计划的产生曾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推测。1921年,美国出版了《太平洋海上霸权》一书,4年后该书的部分内容被创作为小说,取名《伟大的太平洋战争》,书中描写了一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情况。这本书被日本海军参谋部译成日文,列入海军大学的课程。该书出版时,山本正在华盛顿任武官,这位孜孜不倦地钻研海军学术,又具有相当英语造诣的军官,不可能不注意到这本书。

  袭击夏威夷珍珠港作战计划的产生与山本的性格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西方有人针对袭击夏威夷珍珠港之战说过,只有赌徒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山本是个冒险家,对赌博尤为着迷。把赌博和碰运气的游戏看得比饮食还重要,玩扑克、打桥牌、下围棋、打赌都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他与同僚赌,与部属赌,还常跟艺妓赌,而且赌得认真。1910年,山本为一件不大的事与他的密友一下子赌了3000日元,这笔钱在当时能买幢好房子,结果山本输了。虽然好友一笑了之,山本却坚持还债,每月从薪金中扣,一直扣了十几年。山本出使欧洲时,据传说由于他赌技超群,赢钱太多,摩纳哥的赌场甚至禁止山本入场,他是摩纳哥第二位被禁止的赌客。山本曾说,如果天皇能给他一年时间去赌博,可以为日本赢回一艘“大和”号战列舰。总之,东乡的影响、美国的小说,加上山本个人秉性等各种因素,促成了空袭夏威夷的想法在山本大脑中的萌发。他立即将这一想法提交给了时任日本海军军令部作战部次长的海军中将福留繁,并得到了后者的由衷支持。1941年1月,山本五十六与井上成美同时力劝海军军令部长考虑加大对空中力量的关注,以应对可能爆发的对英美战争。

  难道说井上成美和山本五十六在1941年1月向其海军军令部长提出他们的想法只是一个巧合吗?毋庸置疑,英国人在1940年11月突袭了意大利东南部的塔兰托港口城市是有一些影响的;此外,其他三个重要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1941年日本海军的战略思想。其中第一个重要因素是,日本在1940年9月27日与德国和意大利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允许日本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南亚,由此导致了美日关系严重恶化。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美国海军在1940年6月起草了海军扩张法案。这个被称作“文森行动”的法案拟定,美国海军战舰的吨位可以增加11%,美国海军装备的飞机可以增加到4 500架,并且加快用新式战舰更换美国舰队中的旧式舰艇。一个月后,美国国会批准了这个所谓“两洋海军法案”,而且有所扩大,计划建造总额达1 325 000吨位的舰艇,其指标远远超出了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结果,如果说两国海军之间的差距在1941年就已经相当大了,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只会是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小。即便有“大和”和“武藏”号两艘巨型战列舰的“加权”也难挽颓势。因此站在日本人的方面考虑,如果与美国人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就只能是越早点儿打越好,为此日本海军就必须重新考虑其相应的战争计划。

  至于第三个重要因素则是在1940年12月发生的一个事件。在此次事件中,日本海军获得了一份最高机密的英国文件:“奥特米登”号上的战利品。“奥特米登”号是英国蓝烟囱公司的定期货轮,它在1940年11月11日遭到了德国“大西洋”号战舰的攻击。十分不巧的是,“奥特米登”号货轮上恰好带有一份绝密的英国战时内阁备忘录;该备忘录是1940年8月制定的,当时正在从英国的利物浦市送往新加坡的途中。这些明确指出了英国远东战略蓝图的绝密文件,是准备送给英国的远东战区总司令空军中将罗伯特·布鲁克·波帕姆的。文件中指出,英国将不会对日本开战,即使日本入侵了法属印度支那。更重要的是,这一文件还透露出英国的陆海空三军参谋长认为,泰国和香港是无法防御日本人的攻击的。“大西洋”号战舰舰长贝尔哈德·罗格认识到了这些文件的重要性,就将其送到了当时正好在日本东京访问的德国海军外交使团专员、海军少将保罗·文尼克手中。1940年12月12日,保罗·文尼克亲自将此文件交给了日本海军军令部次长、海军上将近藤信竹。毫无疑问,正是这些文件进一步激励了日本要尽早对英、美列强发动一场战争的想法;他们不但要攻击新加坡,而且还要突袭珍珠港。

  突袭珍珠港的计划最初是由日本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制定的,这表明他要正式“叫板”日本海军长期以来奉为圭臬的“大舰巨炮主义”了。当然,要实践这个计划必然会涉及到种种战术和技术方面的难题。于是,在1941年1月,山本五十六秘密命令时任日本第11航空舰队参谋长的海军少将大西泷治郎,要他研究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攻击计划。大西泷治郎生于1891年,青年时期毕业于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结业后获海军少尉军衔。后进入海军炮术学校以及海军水雷学校,海军霞浦航空队,结业后获晋升中尉,被选入初创的日本海军航空部门,是第一个被任命为海军飞行队长的士官。历任联合舰队主要军港佐世保港航空飞行队队长、“凤翔”号航母飞行队队长、第2航空队司令,大西对海军航空兵战术有着极浓厚的兴趣。在海军建设中,他始终反对传统的发展“大舰巨炮主义”,主张优先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机。他反对建造“大和”号战列舰,认为造一条“大和”的费用足够造3 000架飞机,而他用3 000架飞机能把十几条“大和”炸沉到海底去。他曾预见到空军独立时代的到来,是日军统帅部《关于航空军备的研究》(1937年)的主要执笔者。接受山本的委托后,大西泷治郎马上邀请源田实一起研究和评论山本五十六构思的突袭计划,源田实本人曾经是横须贺军事基地空军大队著名的飞行员。1941年4月,源田实将拟定的袭击计划草案提交给了三桥达也。该计划的概要如下:

  1.这次袭击必须让敌人完全措手不及。

  2.袭击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美国的航空母舰。

  3.另一个优先袭击目标应该是美国停在欧胡岛上的陆基飞机。

  4.日本所有可以利用的航空母舰都应该参加此次军事行动。

  5.此次袭击应该利用所有各种类型的轰炸方式——鱼雷、穿甲炸弹和空爆炸弹。

  6.战斗机在袭击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7.此次攻击应该在清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8.所有飞机都必须在海上加油。

  9.所有的袭击计划必须在绝密的情况下实施。

  此外,源田实还特别强调了日本海军拥有性能优越的航空母舰,以及执行此次作战行动必须要充分发挥日本海军特战部队的战斗能力。与此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比如珍珠港太浅,以至于不允许使用鱼雷这一事实。

  山本五十六阅读了这份草案,并且意识到只有对现有的航空鱼雷进行改进后,才能使得这种重要的武器在突袭珍珠港的战斗中发挥应有作用。然而,时任海军总参谋部参谋作战部的海军大佐富冈定俊却坚决反对源田实的袭击计划。他指出了这种作战行动的危险性,包括对于绝对保密的必要性,还有分阶段筹划空袭夏威夷的难度,而且其时南部的战事也迫在眉睫,包括马来半岛和菲律宾都即将开战。富冈定俊认为,南方的军事行动特别重要,因为日本的海军需要那个地区的石油;而这个时候如果在夏威夷岛开战的话,无疑会破坏南部的所有军事行动,特别是航空母舰恐怕是抽调不开的。这一系列犀利的指责,最终导致山本五十六的参谋,海军大佐黑岛龟人与富冈定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并且由此引发了一场一直持续到1941年秋季的大辩论。

  虽然日本海军军令部的意见并不一致,但山本五十六及其联合舰队的参谋们仍然还在继续研究珍珠港作战的可能性。在9月11~20日期间,联合舰队进行了突袭夏威夷岛的模拟演习和兵棋推演。演习中,“美国海军”损失了4艘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和180架飞机;相比之下,日本海军只损失了2艘航空母舰和127架飞机。这样的演习结果使突袭策划者们大受鼓舞。于是,海军军令部、联合舰队,以及第一航空战队在9月24日进行了联合大讨论,一起商讨研究突袭夏威夷岛的可能性。讨论的重点主要是集中在如何才能在南部和夏威夷岛同时实施军事行动。

  对于海军军令部来说,他们急需航空母舰参与南部的军事行动,因为在航空母舰上配备有日本最新式零式战斗机,而这些战斗机是不可能从台湾的空军基地飞到菲律宾的。其时,两种新型航空母舰“瑞鹤”号和“翔鹤”号已经在9月1日正式下水服役了,海军军令部自信,这两艘快速航母完全有能力支援南部军事行动。按照海军军令部制定的作战计划,他们可以将四艘航母派往夏威夷岛执行偷袭任务,另外的两艘则派往太平洋南部。在经过广泛的讨论之后,尽管时任海军军令部部长的海军上将长野修身本人并不愿意日本与美国开战,但他自己并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不知道应该如何来应对眼下的战争,而山本五十六的口才在日本海军中又是数一数二的,因此最终他被说服同意了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

  尽管偷袭夏威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山本五十六必须解决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将源田实拟定提交的突袭珍珠港草案付诸实施——这一草案需要6艘航空母舰而不是目前的4艘。果然不出所料,海军军令部明确拒绝了6艘航母的计划。但山本五十六这时表现出了性格中倔强的一面——派黑岛龟人给海军军令部送信,严正表明,若计划不被接受他将马上辞职。结果,长野修身被迫无奈,只好在10月19日正式批准了山本五十六提交的夏威夷军事行动计划,并允许其在联合舰队的兵力中使用6艘而不是4艘航母。事实上,尽管日本海军更愿意采取防守策略,在一场又一场拥有局部优势的舰队决战中将美国海军消耗掉,但山本五十六之所以执意坚持对夏威夷的空袭计划,内在的逻辑性却是十分简单的——日本海军的传统兵力不可能与美国海军抗衡,与其在舰队决战中被反消耗掉,不如使用在数量上相当质量上占优的航空兵力大打早打。

  对此,山本五十六与首相近卫文麿的一次谈话,很直白地表明了这一点:“如果让我命令对美国开战的话,我会在半年或一年内下令开打。但是,我不可能等到过几年再打”。他认为,“眼前的日本海军可以向美国海军开战,过后则不可预测,如若现在开战,最多只需一年时间就能打出一个“可以接受的胜利”。其战略意图在于,日本海军在开战之初,便应尽全力最大限度破坏美国海军舰艇,消除敌我在舰队吨位方面的差距。在美国海军有可能修理好他们那些在战争一开始就遭受到了严重损伤的舰船之前,日本就应该利用这个难得的“时间差”在南亚筑起“绝对国防圈”。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对那里重要的战争资源提供可靠的保护,特别是荷兰东印度群岛的石油。而且通过打这一仗,还可以将美国舰队驱逐出西太平洋,进而为缔结一个“得体的停战协议”创造条件。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除了战略上的考虑外,山本五十六还希望以一次成功的突然袭击削弱美国海军的士气,令他们丧失与日本长期作战的热情。换句话说,士气问题也是突袭珍珠港最重要的作战目标之一。遗憾的是,这次袭击的结果却是在美国军队和美国人民中产生了完全相反的效果。

  早在1940年11月,日本方面便已经确知,美国在夏威夷的珍珠港内通常驻留有4艘航母、9艘战列舰、4艘重型巡洋舰和7艘轻型巡洋舰,此外,在其地面基地上还停留着大约500架飞机。于是为了偷袭夏威夷,山本的参谋们精心挑选了一些航速快、航程远的舰艇组成了强大的特混舰队,山本五十六自己则坐阵联合舰队的后方旗舰亲自监督整个作战行动。这次突袭行动的旗舰“长门”号就停留在日本的柱岛海湾里,而由海军中将南云忠一负责在“赤城”号航空母舰上指挥特混舰队实施整个突袭行动。

  特混舰队指挥官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其麾下舰队包括,空袭部队:指挥官为南云忠一海军中将,包括“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共6艘航母,任务就是出动舰载机攻击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军战列舰和航母;警戒部队:指挥官为第一驱逐舰战队司令大森仙太郎海军少将,编有“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和“谷风”号、“浦风”号、“滨风”号、“矶风”号、“不知火”号、“霞”号、“霰”号、“阳炎”号和“秋云”号9艘驱逐舰,负责为空袭部队和补给部队提供警戒;支援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战队司令三川军一海军中将,编有“比睿”号、“雾岛”号2艘战列舰和“利根”号、“筑摩”号2艘重巡洋舰,负责为空袭部队提供支援,主要是对付美军的大型水面军舰;巡逻部队:指挥官为第二潜艇大队司令今和泉喜海军大佐,由“伊”19号、21号和23号3艘潜艇组成,在编队航线前方航行,担负侦察警戒;中途岛破袭部队:指挥官为第七驱逐舰大队司令小西要人海军大佐,由“潮”号、“涟”号2艘驱逐舰和“尻矢”号补给舰组成,任务是炮击中途岛牵制美军;补给部队:由“极地”丸、“极东”丸、“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东邦”丸、“东荣”丸和“日本”丸等7艘油船组成,负责为编队进行海上加油。

  此外,为了保障偷袭珍珠港行动的顺利,山本的头号幕僚黑岛龟人还安排了其他一些部队执行辅助任务。先遣编队指挥官为第六舰队司令清水光美海军中将。其麾下兵力包括,第一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一潜艇战队司令佐藤勉海军少将,下辖“伊”9号、15号、17号、25号4艘潜艇,在瓦胡岛东北展开,攻击美军可能出动反击的舰艇。第二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二潜艇战队司令山崎重晖海军少将,下辖“伊”1号~7号7艘潜艇,在瓦胡岛与考爱岛、莫洛凯岛之间的考爱海峡、卡伊威海峡展开,监视并伺机攻击美军。第三潜艇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潜艇战队司令三轮茂义海军少将,下辖“伊”8号、68号~75号9艘潜艇,在瓦胡岛以南海域展开,攻击美军可能出动反击的舰艇。特别攻击部队:指挥官为第三潜艇大队司令佐佐木半九海军大佐,下辖“伊”16号、18号、20号、22号和24号5艘潜艇,各携带一艘袖珍潜艇,在空袭前将袖珍潜艇放出,由袖珍潜艇自行潜入港内,必须在第一攻击波开始后才能乘乱从水下发射鱼雷进行攻击。要地侦察部队:由两艘潜艇组成,“伊”10号侦察斐济、萨摩亚群岛,“伊”26号侦察阿留申群岛。补给部队:由“隐户丸”、“东亚丸”、“新玉丸”、“第二天洋丸”、“日立丸”、“富士山丸”6艘油船组成,部署在本土和夸贾林群岛,为先遣部队的潜艇提供燃油补给。

  对于这支担任突袭珍珠港任务的特混舰队来说,最大和最主要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地确定开往夏威夷的正确路线。为此,日本海军的参谋人员们仔细地分析研究了北太平洋海域内最近10年来所有的那些有价值的气象资料和商船的过往航线。人们通常认为,北太平洋海域在冬季里风大浪高,是不适合扬帆航行的;然而,这次突袭行动的决定性因素是必须保持其特混舰队能够秘密地通过这片茫茫海域。为此,参谋们选择了一条从北纬45度和东经148度的择捉岛单冠湾出发的航线。从这里朝着北纬42度航行,在北纬33度和西经147度停止航行,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达了夏威夷群岛的北部。另一个困难是在舰船开往夏威夷的途中必须进行重新加油。事实上,在其特混舰队中只有7艘舰船属于真正满足作战要求的长航程舰只,可以直接开到夏威夷群岛,其余的都必须中途重新加油。由于日本海军的传统战略都是在日本本土附近的海域中作战的,所以他们几乎没有在大洋深处为大型舰船补充燃油的经验。为此在11月初,日本海军将停泊在九州的所有油轮和航空母舰集中在一起,专门进行了海上加油的培训。到11月底,整个培训工作如期顺利地完成了。与此同时,航空兵也开始练习在高空飞行中实施俯冲轰炸的技巧,轰炸的目标则是用颜料画在地上的一艘“加利福尼亚”级战列舰。训练标准十分苛刻,按规定,对此类运动目标的水平轰炸命中率大约为10%,俯冲轰炸命中率为40%;而俯冲轰炸固定目标时,命中率要达到大约80%才算合格。此外,在10月底,其特混舰队还对专门为此次突袭行动改进了的91式2型航空鱼雷进行了浅水投放试验。

  与严酷的训练标准相对应,训练强度之高是令人难以想像的。飞行员们连续不断地进行俯冲轰炸练习,甚至在周末也不间断。到1941年11月中旬,山本的特混舰队实际上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训练,静静地等待出击了。在整个训练期间,他们的目的地始终都是保密的;即使日本海军高级军官们,绝大多数也只是推测这次的突袭行动应该是菲律宾或者东南亚。至于突袭夏威夷岛的可能性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没有人会想到他们的目的地会是那里。

  通往珍珠港的航线是怎样的?

  1941年11月5日,日本政府在御前会议(由裕仁天皇主持的日本政府的最高决策会议)上决定,如果12月1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日谈判没有获得令日本人满意的圆满结果,日本将在12月初对美国宣战。散会后,海军军令部部长野修身给山本五十六下达了被称为DaikaireiIchigo的命令(既日本人口中的“伟大的海军一号令”):预期在12月初要与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特命令你作为联合舰队司令官,即刻开始做好各种作战准备。此次会议结束3天后,日本帝国海军和日本帝国陆军在夏威夷群岛的南部开始首次协同作战演练,海军方面此时才向日本帝国陆军透露了夏威夷岛的作战计划。

  11月13日,山本五十六把在岩国航空基地的联合舰队的指挥官们全部聚集在一起,再次讨论突袭珍珠港的具体计划细节。11月17日,山本五十六将其突袭珍珠港的计划下达给了执行这次作战任务的海军军官们,他们的普遍反应是兴奋异常。有一个军官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国海军签署那个丧权辱国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迄今已经20年了。在此期间,我们已经磨好了我们的宝剑,随时准备着刺向美国。”

  11月23日,这支特混舰队全部聚集在了单冠海湾,并在3天后启航开赴夏威夷群岛。就在出航开始几小时后,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还向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馆递交了一个便笺,史称赫尔便笺。该便笺催促日本政府从中国撤军,并宣布放弃“三国同盟条约”,而所有这些要求显然是日本绝不可能接受的。对此,时任日本外交部长的东郷茂德在他的书面回呈中一语双关地写道:我对这个便笺深感失望。事实上,当日本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特混舰队开始集结之后,都在定期接收来自其海军军令部的无线电信息。如果美日谈判获得了令日本人满意的成果,这支舰队就会停止集结返回各自港口,而赫尔便笺的内容却使得这一切变得不可能了。

  为了保持静默航行,这支特混舰队是严格禁止使用无线电报进行通信的,因为如果使用无线电通讯的话,就有可能会将日本海军舰队靠近夏威夷群岛的消息泄露给美国海军,所以日本这支神秘的舰队在行军期间仅限于接收从东京发来的无线电波。似乎在“天照大神”的帮助下,11月28日和29日这两天是无风的好天气,这支神秘的舰队在没有被美国巡逻艇注意到的情况下,成功地为其所有的舰艇补充了燃料,然后继续向夏威夷群岛进发。12月2日20:00.舰队接收到了一条来自总部的编码信息:“NiiTakaYamaNobore1208”,意思是“12月8日(日本时间)执行突袭夏威夷的作战计划”。12月2日,日本海军军令部为这支特混舰队发送了有关珍珠港的军事情报和火奴鲁鲁(即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市)的天气预报。2天后,这支舰队到达了其预定的集结地点,即夏威夷群群岛以北的北纬34度,西经158度。随后,这支神秘的特混舰队开始通过无线电监听和利用潜艇进行渗透的种种手段,最后一次设法收集有关珍珠港的实时情报。综合所有收集到的信息后山本作出判断,美国海军并没有意识到日本即将发动的攻击,而珍珠港当时驻泊有9艘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这与计划也基本吻合。至此,箭在弦上,已经不得不发了。

  1941年12月7日06:00.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发出一份电报,命令“赤城”号航空母舰在瓦胡岛以北230海里的海域内停泊,这实际是一个开战的信号。第一攻击波空袭参战飞机一共是183架,由资深海军航空军官渊田美津雄带队。这些飞机从以“赤城”号航空母舰为首的几艘航母上起飞,去执行空袭珍珠港海军基地、“福特”空军基地和“西卡姆”空军基地的任务。同时,山本五十六也给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野村吉三郎发送了密码电报,敦促他将对美宣战的电报准时递交给美国政府。然而,野村吉三郎却是在突袭开始50分钟之后,才将这分宣战的电报递交给美国政府的。这就意味着,这次突袭珍珠港是违反“国际法则”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方面始终认为,这是一次彻头彻尾令人不耻的“偷袭”。事实上,山本五十六虽然是打算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攻击夏威夷,但同时他认为也应该遵循正式宣战的“传统”——作为日本海军中不多的美国通,山本很清楚这其中的微妙。

  然而,山本的这一“美好期望”最后却被外交官们搞砸了,尽管日本有数个延迟递交宣战战书的理由,但最主要的理由却是日本海军与日本外交部之间的隔阂不断加深所致。日本帝国海军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确保这次军事行动的机密性,但结果之一是直到12月上旬,日本外交部还没有收到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当然,这种隔阂中也参杂了东京外交部与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馆之间的一些技术问题。事实上,突袭珍珠港的舰队已经启航26小时之后,东京才将那份一共分成14部分的最后通牒发送到华盛顿,而日本大使馆处理那些文档还需要差不多8个小时,这最终导致终稿文件的交付时间被大大延迟了。

  当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野村吉三郎把文件递给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的时候,第一次空袭几乎已经完成了其突袭的使命了。带队的指挥官渊田美津雄给旗舰“长门”号上的特混舰队和总部发了份电报,电文是:“ToraToraTora”(我已经在夏威夷时间07:53成功攻击)。1小时后,在海军少佐岛崎重和的指挥下,日本发动了第二波攻击,攻击的目标是珍珠港。这次的攻击遭遇到了美军防空火力的反击,再加上滚滚的黑烟不断地从那些被炸毁的舰艇上升起,这些都增大了空袭的难度。结果第一次攻击中,日本只损失了9架飞机,而第二波攻击竟然损失了20架。但即便如此这两波攻击,日本人一共击沉了美国4艘战列舰,重创了另外的2艘战列舰和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空袭毫无疑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遗憾”的是,倍受山本重视的美国航空母舰不在港口,此外码头设施和油罐的破坏程度也比预期的小。这使在第一攻击波撤退后,独立在战场上空进行判读的渊田美津雄强烈要求进行第三波打击,这一建议也得到了源田实司令官的支持。

  除了源田实司令官之外,第二航空战队航空队指挥官、海军少佐山口多闻也期望着对珍珠港发动第三波攻击,但作为前线指挥官的南云忠一最终却并没有下达这个命令。后来,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戈登·普朗格对此曾不无深意地写到:“南云忠一能决定这件事情吗?这个问题引起的历史争议从未得到解决,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事实上,作为日本帝国大战略的一部分,南云忠一很可能是基于他对珍珠港作战的整体认识才做出这一决定的——毕竟攻击珍珠港的目的是既让日本在东南亚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同时又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从而在日后的作战中令日本海军处于优势。所以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权衡后,南云忠一很可能意识到保住6艘完好无损的航母,以便能够投入后续作战是他的首要责任。换句话说,在南云忠一的脑海中,珍珠港作战固然重要,但保住舰队将之完好无损地带回日本才是最重要的。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南云忠一自己并不是一名海军航空专家,而是一名鱼雷战专家,站在他的角度,他认为第一波和第二波的打击已经足够了,第三波打击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是他不能接受的。

  当然,设在旗舰“长门”号上的联合舰队总司令部内,黑岛龟人是强烈主张发动第三波攻击的,但山本五十六同样放弃了这个建议。在山本五十六的本心,他或许愿意找机会干掉那几艘美军航空母舰,但在航母不在港的情况下,要在浩瀚的大海上搜索并击沉它们的机会十分渺茫。此外,山本五十六和南云忠一的看法一样,也担心进一步发动攻击的话,会增大令日本舰队受损的可能性,甚至还猜想那几艘“失踪”的航母也许正在酝酿对日本舰队发动反击。于是,12月8日拂晓时分,这支特混舰队撤离了欧胡岛,随后来到了600海里之外的集结地点。虽然在撤离期间,这支特混舰队通过无线电监听,大体确定了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的所在方位,但此时若想实施有效攻击已经为时太晚了。最终,这支特混舰队在12月23日返回了日本。

  12月18日,日本海军军令部公布了珍珠港作战的战果:美国海军的5艘主要舰只沉没;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严重受损;1艘战列舰受损;450架飞机被摧毁。日本的多家报纸则在报道中夸张地说,“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被摧毁了”,这使日本的公众舆论开始更为狂热地支持这次战争。从战术的角度来看,珍珠港行动确实显示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的作战潜力,而其随后的影响则更加深远,不仅影响了美国海军的战略,而且也影响了日本帝国海军由来已久的习惯性思维。对于日本海军来说,珍珠港行动是一次战略性的巨大胜利,也是大战略的开始。长期以来,日本海军军令部一直在“不情愿”中被美国海军牵着鼻子走,但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被严重削弱,以至于没有能力阻挠日本的“南进战略”。事实也的确如此,仅仅1942年前4个月,日本人就在没有受到任何有效联合抵制的情况下,成功地占领了新加坡、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大片区域,几乎30倍于其本土,成为了西太平洋的霸主。

  但需要看到的是,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但作为策划和实施者,山本五十六对这个结果其实并不满意。他对于突袭珍珠港作战的“期盼”,是“彻底”消灭包括其航空母舰在内的美太平洋舰队主力,从而打垮美国人继续进行战争的斗志。然而事情的结局却并不“尽如人意”——不但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溜走”了,而且令山本五十六更为沮丧的是,在日本发出宣战声明之前,突袭珍珠港的战斗已经打响了,结果珍珠港的惨状激起而不是泯灭了美国民众的斗志,对日本人恨之入骨。

  事实上,山本五十六对那几艘溜走了的美国航母“耿耿于怀”是很有道理的。就在偷袭夏威夷几个月后的1942年4月18日,日本部署的所有巡逻艇都没有发现的情况下,美国“大黄蜂”号航母驶入了西太平洋,在传奇飞行员杜利特的带领下,美国陆航的轰炸机从该舰起飞轰炸了东京。随后,受此事件感到怒不可扼的举国情绪影响,日本海军仓促选定了中途岛进行“报复”,可惜又是这几艘漏网之鱼炸沉了日本人的4条航母,日本海军的好运气至此用完,日本人的国运也开始走向了下坡……

  “历史修正主义者”们一直声称罗斯福总统事先就知道日本人会袭击珍珠港,但却故意地隐藏着不向美国太平洋舰队发警告,其目的是想把他们作为诱饵,以寻找一个将孤立主义的美国拖入战争,向日本宣战的理由。或许是这种观点迎合了人们的某种心理,结果一系列阴谋论著作长期充斥着书店的阁架,作为畅销书经久不衰。在这些阴谋论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罗斯福到底是如何获得了这一秘密情报的。根据“历史修正主义者”们的说法,这一秘密情报的第一个来源是通过无线电情报,即监听了日本人的通信。第二个来源是利用无线电测向器(RDF)来追踪日本的特混舰队。众所周知,早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美国的密码破译团队(陆军SIS和海军OP-20-G),就已经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阅读”日本人的外交密码(被称之为“红色”和“紫色”)了。特别是最近几年,破译了的红色密码和紫色密码文件已经被大量解密公开了,但这些被破解的文件并不足以提供日本人会袭击夏威夷的任何证据。

  至于海军密码破译工作的成果,专家们的分歧更大。《欺诈日》一书的作者斯汀奈特声称,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海军的密码破译团队已经破译了JN-25b(一种由5位代码组成的日本帝国海军密码,并于1941年12月采用)。为此,他在自己的书中引用一个破译的日本海军密码文件,该文件表明,日本帝国海军的特混舰队在单冠海湾。然而,文件中破译密码的日期标注的却是“1946年5月6日”。在另一方面,斯汀奈特也不得不承认,“普遍的看法是,即使在最特殊的情况下,1941年年底的美国海军最多也只能破译10%;这就意味着,当时要真正读懂那些密码电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此,在当时的OP-20-G主任,海军上校劳伦斯·萨福德那里得到了证实,“在1941年12月1日,日本人的数字系统是很难懂的。”因此,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有可能已经读得懂JN-25b。此外,有关无线电测向器(RDF)的问题还取决于日本的特混舰队是否采用无线电发报,或者当时是不是在通往夏威夷群岛的航线上。如果特混舰队在其航行期间确实已经发送了无线电信号,那么,其舰队的位置就应该已经被美国的无线电测向器发现了。美国海军的电子专家罗伯特·奥格曾经在1983年接受了美国海军的面试。他描述了自己是如何检测到来自1941年12月份日本舰船上的无线电信号的,并且表明,他相信日本舰队是打破过其既定的无线电静默计划的,因为他们遇到了暴风雨天气。然而,在日本人的特混舰队奔赴夏威夷群岛期间,并没有这种恶劣天气的记录,也没有任何一名日本帝国海军的老兵出面作证,他们曾经打破过无线电静默,更没有任何记录证明,特混舰队曾经给其总部发回来过任何的无线电信号。由于并没有任何诸如此类的证明,所以很难想象奔赴夏威夷群岛执行突袭任务的日本特混舰队曾经违抗过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的命令。因为他们自己也很清楚,此次奔袭是在美国无线电测向器的严密监视之下进行的,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的命令不但是为了确保此次作战计划的胜利,而且也是为了确保他们自身的安全。因此在奔袭的途中,他们只使用旗语和灯语信号进行通信。

  所以,罗伯特·奥格到底检测到了什么?这个答案有可能是那些从东京发给其特混舰队的无线电信号。在其特混舰队加速赶往珍珠港期间,东京定期将有关国际关系和军事情报方面的信息,即所谓的“AJoho”发送给他们。其中,打击命令“NiiTakaYamaNobore”也是一条“AJoho”。12月1~7日,总部一共给其特混舰队发送了13条“AJohos”;其中有一些被旧金山的美国无线电测向器拦截了,而罗伯特·奥格当时就是在那里工作的。在美国和日本的情报记录中,全都没有任何具体的书面证据的情况下,很难证据确凿地断言,美国的密码破译团队能够读懂JN-25b,或者美国的无线电测向器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正在追踪日本的特混舰队。唯一可以确信断言的是,日本人的特混舰队在加速驶向夏威夷的航途中,熟谙在航行中必须保持沉默。不过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正如斯汀奈特在书中向读者们“解释”的那样,根据一些零零散散的信息,美国预测到日本人会攻击珍珠港也并非完全不可能。譬如,美国的密码破译团队曾经拦截了一些日本帝国海军的电文,其中就论及日本帝国海军在发展一种适合于浅水作战的新型鱼雷,以及正在为其第一航空战队分派油轮。在其它一些拦截的报文中,还提到日本海军军令部正在密切关注北太平洋海域的商船航线和天气状况。如果美国已经仔细地评估了这些信息,哪怕只是破译出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能够预测出来,从港口中已经消失了几天的日本舰队在1941年12月很有可能出现在北太平洋海域。对此,任何一名稍有想象力的美国海军军官都可以作出推断——日本人的目标肯定是夏威夷。换句话说,这样的假设尽管只是一种基于逻辑的推理,但我们并不能否认这样的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罗斯福确实知道,珍珠港至少存在被偷袭的危险性。当然,意识到“危险性”与掌握确切的情报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执意将其混为一谈,那么历史的严肃性必然要作出应有的反击。

  尽管日本突袭珍珠港是70多年前的事情,但“珍珠港事件”至今还一直遗留在所有美国人和日本人的鲜活记忆中。就在1998年,因“珍珠港事件”而名誉扫地的基梅尔海军上将和肖特海军中将的家人,还在游说美国国会和克林顿总统,要求免除基梅尔上将和肖特中将对珍珠港事件失利而担负的责任。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袭击之后,布什总统也曾经将此次突发的恐怖袭击描述为一次“新的珍珠港”事件。罗伯特·斯汀奈特的著作《欺诈日》在2001年被翻译成了日语,并且在日本成了最畅销的一本书。好莱坞电影《珍珠港》在日本也很受欢迎。这些事实都证明,这一事件不但对于历史学家们来说仍然非常重要,而且两个国家的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1-2 02:24 PM , Processed in 0.0460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