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四年初,山东诸城县举人陈其猷进京参加当年会试,到达京师后陈其猷连续几日辗转不寐。最终寝食难安的陈其猷将沿途所见绘制成《饥民图》并伏阙上书,一幅惨绝人寰的景象就此呈现在朝廷和神宗面前。 臣自正月离家北上,出境行二十里,见道旁刮人肉者,如屠猪狗,不少避人,人视之亦不为怪。于是毛骨悚悚。又行半日,见老妪持一死儿,且烹且哭,因问曰:“既欲食之,何必哭?”妪曰:“此吾儿,弃之且为人食,故宁自充腹耳。”臣因此数日饮食不能甘。
民不聊生,人吃人成为常态。此时距离明亡还有二十八年,大明的百姓也至少还要煎熬二十八年。让陈其猷没想到的是朝廷和皇帝知悉后表现很淡定,因为前一年他的老乡青州府推官黄槐开已经报过一次了。
为了活命,人已沦为可随意捕杀的“野食”,无力赈济的官府则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如果说神宗荒政故意懈怠,那么被一些人奉为“大明救星”的天启和魏公公是不是做得更好呢?
可惜的是天启一朝不仅没什么赈灾记录显于档案,还在另一方面将百姓推入更深的深渊。不少人将明亡归咎于“小冰河”导致的持续灾害,但朝廷上下在水利建设、兵饷钱粮上的贪蠹无耻更是“灾上加灾”。 经过天启和魏公公七年的折腾,大明百姓的生存状况又变成了什么样呢?崇祯元年受命赴陕西调查灾情的马懋才,给我们留下了答案。
先吃蓬草,草尽啃树皮,树皮吃完再吃土(类观音土)吃人,还是活不下去咋办?那就只能聚众造反了。在普通百姓活不下去的同时,明军的情况也一样悲惨。
崇祯二年,陕西巡抚胡廷宴向朝廷解释为什么迟迟剿灭不了流寇时说了实话。他麾下的士兵因为缺饷和饥饿,大多已逃军,剩下的也几无战力。更搞的是三边总督武之望死后,朝廷连续几个月也推举不出继任人选。因为都知道发不出军饷去了也是死局,无人愿意接任。 注:武之望是因士兵不断哗变闹饷,他又从户部讨不来军饷解困,最终因担心朝廷追究其渎职之罪而自杀。陕西的缺饷情况,也再次说明了天启一朝没一些朋友想象的那么美好。 明军缺饷、断饷后对于普通百姓更是雪上加霜。 首先,因为领不到军饷,士兵们出征时都不愿意卖命,遇贼兵、北虏就望风而逃,任由他们暴虐百姓。但是算军功人头时他们往往成绩斐然,因为百姓的脑袋比贼寇的好砍多了,“报斩贼五十级、而妇孺之首三十有五”(《怀陵流寇始终录》)。 其次,当士兵们困顿到“鬻子出妻”的份上,往往会兵变成流寇(或加入流寇)。而柿子都是捡软的捏,兵变士兵总是先抢平民,“今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搜居积,淫妇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贼”。 百姓只能如猪羊一般被北虏、流寇、官兵们轮次宰杀,除了投身贼寇,根本看不到生路。 在这种情况下,明廷不仅仍然加征辽饷,其后又陆续推出了剿饷和练饷。这让百姓怎么活下去?所以不是李自成、张献忠他们精气十足、屡败屡战,是明廷不停得给他们补充“援军”。 很多人觉得当时明廷内忧外患,处处缺钱只能这样,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辽东经略熊廷弼因广宁大败而入狱,被判死罪后他曾想以四万两白银贿赂魏忠贤以免死(最终未果),这还是一位大家印象中的好官。 温体仁家里两次被盗,因损失巨大他反而不敢声张,“体仁私邸两被盗,失黄金宝玉无算,匿不敢言”。这么一个官员反而是崇祯朝担任内阁首辅时间最长的人。 兵部尚书陈新甲因与后金议和泄密而下狱,他让家人拿出数万白银遍赂朝廷言官为其说情。而这些钱大多是他售卖辽西武职而来,并且陈新甲还是崇祯破格提拔(举人出身)并重点培养的人。 更多的例子篇幅原因就不再列举了,想必也能明白笔者的意思,大明将亡时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穷。而且当时一些人看出了这些,也给出了取财救命的办法。
例如卢象升觉得再继续压榨百姓,不仅榨不出多少钱粮,还会逼迫他们投身贼寇。钱粮应该从各地富户、缙绅身上征收。可惜的是朝廷不同意,崇祯也不愿意在这个事情上乾坤独断,所以百姓的悲惨生活也会继续下去 …… 这样的大明还有什么挽救的必要,早点灭亡百姓也能早点解脱。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1-22 01:20 PM , Processed in 0.0451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