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Aging》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从统计学角度,人类寿命增长速度正逐渐停滞。研究人员分析了日、法、韩等8个“长寿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美国的数据,发现只有香港和韩国的预期寿命增速在0.3岁左右,其他国家都已放缓至0.2岁以下。 研究人员表示,衰老已取代疾病成为限制人类健康寿命延长的关键因素,若无革命性突破,87岁就是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极限。 然而,哈佛教授大卫·辛克莱的看法却与之相悖,他坚信:人类将能控制生理年龄,甚至战胜衰老,人人都能至少活120岁! 网络检索辛克莱相关信息发现,其底气或许源于现代抗衰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干细胞领域。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他曾使用干细胞技术成功使小鼠生理年龄减少57%,并在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放出豪言:下一步将攻克人类衰老。 公开资料显示,干细胞是一类能够无限增殖分化的细胞,是人类生长成年的始源。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的干细胞会不断耗竭,被业界公认为是衰老的根源。 2023年,一篇发表在国际著名前沿科学期刊《Frontiers》上的文章整理归纳了近十年来多项干细胞相关的临床试验,指出通过相关技术及时补充或激活干细胞来减缓衰老进程安全有效。 其中代表性的一例来自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研究人员将15名老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2000万、1亿和2亿剂量的干细胞注入,结果显示,这些老人身体的炎症水平有所下降,且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其6分钟步行距离3个月后平均增加22.6米,6个月后平均增加39.3米。 无独有偶,在干细胞产业发达的日本,山中伸弥颠覆性开创出诱导成体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iPS技术,并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在此基础上,其合作者泽芳树与知名生物科技企业Cellerator合作,使用天然提取物HIF1 Stem与人参皂苷Rg1,研发出“能够激活人体内部多种干细胞的活力、缓解衰老”的专利Revistem,经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后将其市场化落地为“赛时光stemax”,2020年前后登陆亚马逊、京东等跨境渠道走向世界。 种种前沿研究的进展都表明,干细胞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从全球视角看,资本早已入局。2022年伊始,前世界首富贝索斯斥资30亿美金,成立生物科技企业Altos Labs,将前述干细胞诺奖得主山中伸弥纳入麾下,组建“全球最牛抗衰实验室”,可见其勃勃野心。 GPT创始人萨姆扬言“余生只关心无限的能源和无限的寿命”,豪取1.8亿美元押注干细胞领域;俄罗斯顶级富豪米尔纳、谷歌联合创始人佩奇等也相继斥巨资入场,欲要“分一杯羹”。 在科研与资本的推动下,全球干细胞行业都迎来了蓬勃的春天,尤其是早早布局的日本,赫然成为了亚洲的“领头羊”——据报道,借着“医疗旅游”行业的铺垫,其国内提供干细胞抗衰服务的再生诊所比比皆是,相关制品也层出不穷。 譬如上述承接泽芳树专利成果的“赛时光stemax”便上架于东京银座的GRAND ETERNITY再生诊所,因其良效被业界誉为亚洲首个“口服干细胞”制品。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相较于被国内中科院专家抨击为“和喝尿没有区别”的干细胞针,通过激活人体内部干细胞活力的口服制品“赛时光stemax”似乎更受国内外高净值群体的青睐。 然而,两者的高昂定价属一丘之貉。前者一针几十万司空见惯,后者则单瓶高达3万2,其入门版“赛时光pro”标价也有5千之多,虽在京东等平台积累百万级客户,有口皆碑,但长期被打上“中高产的狂欢”“一年吃掉一套房”等标签。可见,这些前沿成果代价高昂,与大众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业内坦言,此类成果何时能够惠及大众,研究人员所期待的“革命性突破”就何时到来。 好在今年以来中国也动作频繁,不仅安排4.3亿经费大力支持,还开放外资入驻从事生产活动,核发首张干细胞产品生产许可证,大有强势入局,引领世界干细胞发展之意。随着全球干细胞产业发展的白热化,普罗大众咫尺可及的干细胞福祉或将成为现实。 前述发表在《Nature Aging》的研究,研究人员从过往的人均寿命变化探讨人类预期寿命停滞的可能不无道理,但统计学始终基于经验主义,其预测模型容不下太多变数。因此,他们谨慎地加上了“若无革命性突破”的前提。 除开辛克莱教授的看法,新加坡知名学者Shaun Lim也曾描述干细胞技术将带给人类的未来:90多岁的人仍精力充沛,健步如飞,生理上和40多岁别无二致;诺奖科学家穆拉德也曾表示干细胞技术将从根本上为人类带来生命福祉。 这些观点都背离统计学结果,而是依托一种展望:科技进步必然为人类提高生命质量,拓展生命长度。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2-26 03:27 PM , Processed in 0.0458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