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万人参与的2025年中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日前落幕。经济下行、哀嚎遍地背景下,今年的考研弥漫著一片悲情。考研在内卷满天的中国,已经成为高考延长赛。很多大学开启温馨点歌模式来为考生打气;很多年轻考生用“一研为定”来勉励自己。 中国大陆以外的人难以想像考研的激烈性和残酷性。虽然,考研人数一年比一年下降,但试卷却一年比一年难、一年比一年机械化。另一方面,北京方面开始将考研逐步改为西方式的申请制,但社会却反应冷淡。年轻大学生出路在何方、前途在何方,拷问著这个国家的良知。 每年冬天,中国大陆会有数百万人参加年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个考试简称考研。外人难以想像:不论你是考北大中文系,还是重庆大学化学系,英语、政治这两科是全国统考。专业课部分多由学校出题,但也有很多专业是全国统考,例如医学专业的西医综合科。理工科考生还会碰上死亡科目高等数学。总之,考研把“全国一盘棋”的中国特色,活生生演化成“全国一张卷”。由于考研在冬季,加上竞争残酷激烈,这几年尤为突出,很多大陆网友用李白的“将登太行雪满山”来形容今年考研,可谓是无比悲情。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大陆很多大学图书馆,在考研前的最后一天闭馆时,在图书馆广播中播放了流行歌曲《一路生花》,有的甚至把学校合唱团都请了出来,为即将走上考研考场的学生助威鼓劲。很多年轻考生在那一刻落下了眼泪。这种在严寒冬季的奋斗真的很暖心,却也很悲情。 《一路生花》的旋律再动人,并不能够融化严酷寒冬的现实。因为考研大军面对的不仅是气象的严寒,更有社会经济情势的严寒。今天的中国,究竟是谁在考研?实际上,近十年在中国城市阶层中,家庭稍有条件的,都是将子女送往境外留学,欧美各国几乎最大的留学群体,都是来自中国。留在中国考研的,往往是农村家庭或条件一般的学生。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可能性去外面深造,只能走考研这个独木桥。本土的硕士研究生一届接著一届毕业,造成了大量的待就业群体。而他们,又和当初避开考研的海外留学大军,形成对立和冲突。 中国不少大学图书馆在考研前的最后一天闭馆时,透过广播播放了流行歌曲《一路生花》,有的甚至把学校合唱团都请了出来,为即将走上考研考场的学生助威鼓劲。(图撷自YouTube) 这几年,中国互联网上弥漫一股对海外硕博士的贬损声音,认为海外硕士、博士学历不如中国本土。中国的硕士要读3年甚至更久,所以更有含金量。这听起来其实很匪夷所思。因为虽然海外硕士很多是一年制或两年制,但是海外的学历过程专著于专业课,没有政治、外语这些课程占据时间,所以其充实程度并不亚于中国考研硕士。特别是海外名校硕士文凭,更是具有厚重的含金量。然而,由于土硕士、洋硕士聚集在一起竞争大公司职位、竞争公务员编制,于是就出现了互相泼粪、互相诋毁的现象。这状态,很类似晚清科举生和学堂生的对立。这是非常悲剧的人民内部互害。原因只有一个:内卷严重,社会资源僧多粥少。笔者其实很能理解中国本土考研硕士们的心境:他们出身贫寒,凭借自己努力在寒冬中考上研究生,花了3年甚至更久时间毕业,但毕业时却发现,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从海外1到2年就拿到文凭回来。这种“卷完学历卷职场”的悲伤,令人哀叹。 考研英语是整个考研中最为拉分和体现学生素质的科目。中国的考研英语不要说是中国考生,就算是英语国家的人来考,也绝对考死你。笔者曾经和一个英国朋友交流过某次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他看了半天,文章倒是一下子就看懂了,但做题时却皱眉头。每一题,他都要看半天,要么是觉得ABCD都不对,要么是觉得ABCD都对。但答案只有一个,活路也只有一条。只要他下笔选,就绝对选错。最后是一篇阅读理解中的5道选择题,他全错。这真是妥妥的中国实力、满满的中国自信。 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很多文章选自西方经典期刊读物,例如《经济学人》等。但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出题者思维甚至整个中国时代风貌的,是英语作文。考研英语有两篇作文,一篇是小作文,往往是写个通知或留言。这比较简单。拉开分数差距的是大作文。这几年的考研英语大作文,题目都比较远离思想性,而是很生活化、应用化,甚至走向传统。比如今年,英语作文主题是每百户居民耐用消费品的使用率,探讨洗衣机、电冰箱和空调的普及。上一年,作文是探讨路边公园与城市人口。再之前是探讨龙舟比赛和传统文化。再更早一年是谈城市快递业务。 不过,如果你查阅更早年份的中国考研英语试卷,会发现作文题目并不是这个风格。2009年作文题目是网络的远与近,探讨互联网对人际关系的改变。2010年考研英语是从儒学、后现代、莎士比亚、武术功夫等角度入手,探讨如何让文化火锅又好看、又好吃。当然,那一年,很多人不会写火锅这个词的英语。2011年是探讨环保问题与公民素养。2012年作文主题是——全完了VS还好剩下一点:如何面对挫折。更早的2006年,作文题目是如何看待追星与偶像崇拜。 我们明显感受到了一种变化。早期的中国考研英语作文,非常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思考社会和批判社会眼界的考查,也非常注重对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那个时候的考研英语,是将英语作为一种掌握和学习西方文化的钥匙和桥梁,是一种价值观载体。但如今,考研英语的作文题目却反映出一种趋势,就是如何用英语说好身边的故事、说好传统文化的故事、向外国人说好中国故事。英语变成了没有西方文化内涵支撑的一种工具。从价值到工具,考研英语作文题目的转变,又何尝不是英语在中国社会地位改变的写照呢?这是中国社会迈入文化保守的一个明显信号。 笔者曾在不止一篇文章中引用大陆网民留言谈到:所谓内卷,本质是社会的不公,是有人拿走了100个馒头中的99个,然后对等待分馒头的100个人说——我们分馒头的人太多了。卷完高考卷考研、卷完考研卷职场,内卷不仅仅是过度和残酷的竞争,更破坏了人与人的关系,让社会在激烈竞争中充斥戾气。这一切的根源,是并不公平的社会政治、经济资源分配方式,而绝非年轻人不努力。 这两年,中国考研人数逐渐下降,今年考研人数比去年少了50多万;比前年少了80多万。但388万这个数字,仍然非常庞大。而且,一个值得警觉的现象是,考研人数下降,但报考公务员人数却一年比一年多。经济不好,人人都要有一个铁饭碗。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开始向研究生入学申请制方向进行改革。这是完全学习欧美的模式。然而,笔者却认为,这种做法,表面上看可以让考生们同时申请多个学校,多一些入学机会,但实际上却滋生了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错,考研很残酷、很内卷、竞争很激烈,但这是目前平民阶层学生最公平的道路。如果改成申请制,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在人脉关系、请客送礼、腐败不公的催动下,平民家庭的孩子将失去入读研究生的机会,这些机会将被有钱有势的人拿走。而且,普通大学的学生,将失去到重点大学入读研究生的机会。申请制的主导权变成各个学校、各个院系后,透明化、公开化程度将大幅度降低。如此一来,普通学生,只能是入学申请中比赛中的陪跑者。这只会造成社会内卷之后更加严重的对立和仇视,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公。 将登太行雪满山,中国青年人的前路的确很坎坷。看到一个个年轻学子在严冬中于图书馆伏案读书,拿著英文单词书在早晨中背诵,笔者很是伤感,也很是心疼。笔者也回想起自己当年拿著单词书背英语的日子。考研是一道坎,但这只是他们一个又一个人生栅栏中的一小个而已,却是跨越得如此艰难。 很多人说,今年的考研政治、考研英语很难。笔者跟一位大学老师略略探讨了考研政治,这位老师11道考研政治选择题,只错了1个。他说,他能做对这些题目很简单,因为他真的是掌握了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也熟读历史唯物主义。而今日的中国青年学生,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忙于前途、奔波三餐和学业,无暇理会意识形态。但决定他们前途的那一张考卷,又恰恰是意识形态。生活的去政治化,和敲门砖的政治化,让他们过得很辛苦。 进一步说,中国青年人面临的最大考验,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并不公平的社会环境。如果一个社会,能力创造不了资本,只有权力和金钱才能创造资本,那么这个社会的青年人哪怕十年寒窗,得到的也只是骨头渣,甚至连一口汤也没有。那么,他们今天有多努力考试,明日对社会不公的失望和愤怒,就会有多大。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2-25 12:24 AM , Processed in 0.0466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