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笔者的朋友跟我吐槽说今年奖学金的申请多么地激烈,他说为了申请500刀的补贴,还要跑去找导师写推荐信,结果最后折腾了一圈还是没有成功。 后来听系里的一个老师说,他的一个女学生申请上了,全学校一共只有三个名额。 我认识那个女生,全家从非洲过来读书,老公还在打零工赚钱,她读硕士,家里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我觉得这个女生能够评上奖学金,并不是因为她的学术成绩多好,或者说她的老师有多厉害,纯粹是因为她生活真的很困难。 新年的时候,这个女生写邮件给我,祝我新年快乐,顺便说她硕士毕业以后准备读博,跟我就读的是一个项目,所以她想来找我取取经。我其实看过她的硕士研究,也听过她做报告,怎么说呢,她就和当年申博时候的我一模一样:英语奇差,但是能读博。 我和这个女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当年开始读博的时候,英语也不好,至少听说读写都比现在差太多了。这个女生硕士毕业答辩的时候,ppt做得很差,几乎是需要重做的那种差,她的英语也很差,很多问题都听不懂。但是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她的硕士论文有很大的硬伤: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最后的结果上,都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诚然她就读的是一个课程为主的硕士专业,所以论文只要写出来就行,不需要做发表,但是这样的一个硕士毕业设计,也是要经过一番大修才有可能被发表的。可是这样的东西拿到毕业答辩的场所,获得的是清一色的好评。我这么说不是认为她不配拿到硕士学位,而是想到了我自己,我当年也是拿着一篇语法错误满天飞的文章,磕磕巴巴地完成了答辩,结果还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获得了硕士学位。 最近笔者对于加拿大人才培养的感悟颇深。在国内,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读博?首先硕士期间总要有发表吧?我就没有,我本科的时候也没有发表。其次,做科研的能力总要有吧?那个时候的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做科研,科研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在英语国家读博,英语听说读写总要好吧,我的英语也不好。几年前的我,跟我说的这个女生一样,我们啥也不会,但是能读博,全靠一腔热情。 就是尽管我什么都没有,我的老师还是看到了我身上的闪光点,愿意收我做学生,跟着他读博。像我这样的国际留学生,能留在加拿大读博的真的不少,全靠一腔热情。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是学校真的不是为了收学费才招国际留学生,现在博士学费非常低,还有奖学金。所以我才说:什么叫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发现在加拿大读博的,有来自各个国家的人,各个行业的人,各个年龄段的人,比我晚入学的学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印度洋小岛国的高级政府官员。 加拿大博士培养真的称得上是在培养。就是入学的时候,导师不指望你能做出什么东西,但是他愿意花费几年的时间把自己的经验一点一点教给我,那么等我毕业的时候,就具备了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我老师有一次对我说,他老人家当年读博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是放养状态,根本不管他,把他往加拿大的大农村一扔,他就老老实实在那里做了几年的田野调查。所以我的老师叫我放心,说他一定会好好照顾我,帮助我。 但是对于我在国内读博的同学,他们真的好厉害,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可以发文章,读博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帮助老师带研究生了。但是我读博的时候,我老师从来不勉强我带研究生或者代课当助教,当然如果我愿意的话,他愿意花钱来聘用我,但是如果我不愿意,他也从来不强迫。 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申请加拿大的大学里拿奖学金,其实比拿留基委的奖学金要简单多了。我要和全世界的留学生去竞争留基委的奖金,又是填表,又是拍照片,最后还是一无所获。结果在学校的系里花5分钟填了一个表,学校就给我批了17000刀的奖学金。可见大学里还是有一笔可观的资金来支持学生的学习的。纽芬兰纪念大学更是厉害,强制要求每个老师给学生提供基本的生活费,否则就不让老师招学生,彻底杜绝了学生想自费读博的可能性。即便家里有矿,也需要老师提供奖学金,否则就不允许读博。学校其实是为更多可能会遭遇财务危机的博士生,提供了一个保障。 其实在加拿大的博士生,真的谈不上是多么优秀的人,至少绝大多数人在开始读博时候,都是一头雾水摸不清自己要什么。但是这套人才培养机制是在那里的,用几年的时间慢慢学,最后总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无论你开始是什么人,你都有选择读博的机会,这是我最深刻的感悟。有人可能会质疑,是不是加拿大总体的人和留学生太少,所以竞争没那么激烈?这一点还真的不是。其实写博士申请的时候,知道我的老师还有好几个备选的学生,这对于我来说就是很大的挑战了,要从几个人当中脱颖而出也不容易。我曾经就读的硕士项目,每年需要拒掉三分之二的申请者。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2-25 11:43 AM , Processed in 0.04736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