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一整年,还被公司骗了钱。
这句话,成了昔日的上海明星公司、号称要在AIGC、云计算等领域投资几十亿的“极目银河”,旗下850多名员工的真实写照。
多名“极目银河”前员工告诉《智能涌现》:算上欠薪、赔偿、报销款,员工普遍被拖欠的金额大多在10万元之上,“都申请了个人仲裁,但因为案子被有关部门接管了,只能等。”
“极目银河”的暴雷发生在2024年6月,其过程极具戏剧性——CEO陈群在自己租来的别墅中留下一封自白信后消失,信中写道:“(我)是个诈骗犯......(公司)合计有62亿的资金缺口”。
在《智能涌现》获取的一份公司介绍中,“极目银河”声称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创客社区,商业模式为“创业孵化+创新赋能”;暴雷后,员工才明白,原来公司所谓的投资、孵化,竟是创始人用来吸纳钱款的骗局。
暴雷后,“极目银河”迅速溃散。遭殃的,只有850名员工,还有280多只猫。
是的 ,还有猫。
在“极目银河”的产业版图里,还承包了一家流浪猫基地。我们不清楚这一投资是否是创始人陈群塑造人设的手段,但一名前员工告诉我们,公司不少人出去谈合作时,会提及这笔资助,“会让人觉得我们是一家非常有爱心的企业。”
当骗局崩塌,人跟猫都深陷窘境。
这家位于上海奉贤的猫基地负责人告诉智能涌现,基地一年的租金高达200万,高峰期时,这里收养了1000多只流浪猫。在极目银河暴雷后,基地的资金链一度濒临断裂,剩下的280只猫一度面临弃养。
(为了解困,该基地近几个月艰难找到了新的资方接盘,如今业务转型为宠物疗愈品牌“自然心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自然心生”公众号/小程序,给流浪猫们一份支持。)
至于员工,我们在初期访谈时,心里始终会有疑惑——高峰时,“极目银河”员工一度膨胀到1000多人,硕士学历比例达65%,还有不少来自于字节、腾讯、百度、B站等大厂背景的中层加入。
可“极目银河”和它的创始人陈群,在行业内几乎没有知名度,这样一家套壳公司,为何会吸引到大批背景良好、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加入,并最终掉入陷阱?
随着对这场骗局抽丝剥茧,我们发现,“极目银河”的骗术颇具迷惑性,堪称“连环套”。
从画大饼、造人设、到找权威背书、“左手挪右手”……“极目银河”几乎穷尽了一家商业公司可以用到的欺瞒手段,从一家鲜有人知的空壳公司,摇身一变,成了涉足十几个新兴高科技产业,动辄投资上亿的独角兽。
为此,我们“解剖”了这个可能是2024年最具迷惑性的企业骗局,将其中的骗术一一罗列,制作成一份“求职避雷指南”,助你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见招拆招。即使一不小心踏入职场圈套,希望你也能尽早识破,及时抽身。
求职者入职一家公司的第一步,自然是了解公司和创始人的背景,诱骗在此时已经开始。
对于几乎没有行业知名度的“极目银河”和创始人/CEO陈群来说,虚张声势,是最好的掩饰。
“入职的时候,我就听说老板是红色背景。”有多位极目银河的前员工告诉《智能涌现》。
在流传的创始人陈群身世故事中,还有更具体的版本:“红三代”、“江苏某市首富之子”、“经某抗美援朝大将军搭桥、招商引资来创业”。
甚至在面试时,HR们会给候选人隐晦透露,陈群是身价几十亿的老板,资金方面“完全不用担心”。
就是这些传言,让一部分员工心底的疑惑,先有了第一层解答:为什么公司寂寂无名,但看起来又声势十足,原因是:“要低调”。
而事实上,这些光鲜的背景,是陈群有意营造的人设。
据《智能涌现》了解到,在“极目银河”内部有一个小部门,专为给陈群在内的高管研究如何“买奖”。
在官方宣传折页上,陈群有着相当唬人的title——他是“五四青年奖获得者、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促进会荣誉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行业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2014中国经济人物”……
可据我们查证,这些奖项大多数纯属捏造——五四青年奖并不存在,实则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所谓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促进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行业发展研究所,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上查询,都提示并不存在。
那么,陈群到底是谁?
《智能涌现》经多方求证,才勉力拼凑出其真实身份——陈群真实籍贯是浙江台州,并非传言中“江苏某富二代”。最初,陈群只是一名在江苏开装修公司的小老板,十年前,他一步步靠银行贷款、P2P、区块链等业务敛财,才有了第一桶金。
如果人设容易破,陈群更高深的包装手段,是拉来了政府背书。
2023年,一座“极目产业园”在上海某郊区建起,产业园有两栋楼,中间用了整整一层楼的健身房作为连接,有知情人士称,装修是最高规格推进,单单装修就花费了四千万。
在《智能涌现》获取的一份陈群与投资人们的演讲录音中,陈群夸口称——上海市级、区级、镇级政府,每年给到“极目银河”的创新扶持资金达到4000多万,“这个(科技)项目给几十万,那个项目给一两百万”。
这并没有得到相关政府方的证实,但肉眼可见的是,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中暴雷期间,“极目银河”公司内,红色的欢迎横幅时常高高悬挂。
“大家从横幅上看到的title,大到某位副市长、某位区委常委,小到全国各地的文旅局局长”,一位员工对《智能涌现》表示。
“为什么“极目银河”能在上海这个区落下来?为什么政府会给他们提供了两栋楼?有没有经过背调?”一位“极目银河”中管连续抛出了三个疑问——
现实是,“极目银河”选定的这个上海郊区地处偏远,当地几乎没有什么高新科技企业,更鲜少有“极目银河”这种能帮忙解决千人就业的科技公司。
在各地政府如今迫切寻找科创转型的当下,“极目银河”这类企业切中科创属性、以及解决就业的需求,存在着很强的迷惑性。
从家境显赫的创始人、气派的办公场所、再到营造政府托举的政企关系网,至此,“极目银河”制造了一个极具迷惑性的华丽外壳。而这些都是骗取员工信任的诱饵,一层一层,引人上钩。
一位出身大厂的中层向《智能涌现》直言当时他的判断——“骗子公司哪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做局?”
当求职者被华丽的包装迷惑,进入公司后,“极目银河”还会接着给员工营造一种虚幻的职场氛围。
“极目银河”成立于2023年2月。多名员工表示,公司在创业的一年半以来,对外宣称的十几个项目中,有2/3都属于“没什么营收、难以覆盖正常人力成本”的状态。
不过,对处于创业阶段、摸索业务的初创公司来说,收入有限也算正常;但匪夷所思的地方在于,在业务还未见起色时,“极目银河”就招揽了一个巨大、冗余的销售团队——超过150人,占公司整体的1/4。
有员工向《智能涌现》介绍了具体团队规制:“极目银河”的销售体系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每个大区不仅设立大区总监,还有所谓大客户经理;这些总监和经理,又下设各种助理;
此外,每个销售大区又设专门的“CMO助理”,这些人的作用是,“以CMO的分身,在全国行使权利,去签合同、做业务”,该公司的CMO曾解释道。
在这种草台班子风格的管理下,员工很快发现了问题——这一庞大的销售队伍,日常看起来像是在“扮演工作”:“150个人经常到处出差,和各地‘做公关’,说是拿项目,飞机来回,在一个地方酒店住个三五天,丝毫没有一个公司该有的成本思维”。
团队组建毫无章法,产品交付更是粗制滥造。
以“极目银河”人数最多的元宇宙业务为例,他们的业务是,与景区合作,让游客扫描景点上的二维码,体验AR元宇宙,每次收费10元。
不过,曾有员工实地调研过这一业务在景区的实际效果,“交付的设计、交互效果很差,很难让用户真正产生付费意愿,这套东西腾讯之前就玩烂了”。
尽管如此,在陈群向投资人演讲时,这一业务变成了——”他们和全国几千家头部景区达成深度合作”。
一名员工曾经翻看过公司与景区具体的签约合同,发现合同上的落款基本都是不知名的乡村景区,“什么重庆的玫瑰园,乡下的小景区,听都没听过的”。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极目银河”对于销售团队的管理是“签军令状”——让每个事业部的销售签署文件,承诺要在2024年内完成项目几十到几百万不等的营收或回款,并签署身份证的后两位。
“我当时看完就呵呵一笑,这就像是一场表演,你签与不签都是一样的,因为上面没有任何惩罚约束机制”,一位员工表示。
草台班子般的管理、表演式的业务推进,是许多员工入职之后的一致感受。
当然,你可以把这些归结为一家初创企业的管理疏漏,但要切记,如果一家公司在人力支出等成本上大手大脚,却又看不到成形的产品、可观的营收,就算有融资,也绝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
当我们回到一家企业的立身之本,看看“极目银河”究竟在做什么?有什么产品?更令人觉得荒唐的故事接踵而至……
在创始人、企业背景、团队架构上完成部署后,“极目银河”开启了骗局的关键环节:无限拓张业务版图,以达到吸纳融资目的。
多名员工记得,陈群对于“极目银河”的规划相当夸张——在他口中,2023年要计划投12个项目、2024年还要再投50个项目。
营收上,陈群夸下海口,“2023年营收9个多亿”,“未来要上市,成就千亿、万亿市值”。
可陈群想要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那便是——无休无止的业务摊大饼,堆砌风口。
如果你还记得《西虹市首富》电影中“王多鱼投项目”的情节,同样的荒诞故事,充斥在“极目银河”创业历程中。
有员工向智能涌现梳理,“极目银河”的业务逻辑相当简单粗暴,有些是“什么火做什么”,有些则是数位高层们拍脑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们的业务范围从宠物电商、到元宇宙、到数据中心、到AI应用,甚至还有泳池卫士、招聘软件、贷后管理等等非风口型细分业务......各大业务之间很难看得到实际关联。
曾有一名中层看到过“极目银河”的项目立项书,当中连最基础的商业目的、市场分析、竞品调研都没有,只有几张薄薄的excel表格。
在Excel表格里,公司管理层们只填了几道商业公式——“某某转化率为正,最后一算,得出的结论是能盈利”。
这位中层对智能涌现表示,““极目银河”的商业书反而不像是一份商业论证,更像是小学生算术题,结果都是,又赚钱又好”。
而更荒诞的是,任一新业务的做与不做,几乎都是陈群一人拍脑袋的决定,或者是其与公司的四名高管(CMO、CFO、CHO、CIO),在上海别墅里的德扑桌上决定的。
比如,《智能涌现》了解到,“极目银河”旗下的蓝领灵活用工SaaS项目“积目优工”,项目源起便是——该项目其负责人、也是公司的CHO,打牌时向陈群拍胸脯,“只要投钱,创业一年就能完成5个亿收入、2025年完成25个亿收入,未来能养活整个集团”。Advertisement: 0:02
但当这些科技项目落地,大多数都被验证并没有独立存活的能力,当中可笑的商业逻辑,很快被部分员工看出端倪——“2024年还在做传统的人力资源外包,不管是价格、资源、系统,都没有别人的优势”,这位员工评价道。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宋竟一律师也和我们谈到,员工在求职时,最好能了解清楚公司的主营业务,营收来源等信息,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公司有刑事风险业务时,务必提高警惕,因为明知对方从事犯罪活动而为其提供帮助,也会构成共犯。
“我接触过一些理财公司都是空壳,后来暴雷,员工作为业务员也被判刑了。”宋竟一律师谈到,她提醒道,求职者可以在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等网站上进行检索(可以点击链接跳转),确认公司是否有涉诉。
2023年,创业早已不是一呼百应的时候,更不用提“极目银河”这种粗暴的孵化方式。眼见靠项目融资无法获利,陈群开始思考最后的脱身方式。
可让谁都没想到的是,陈群竟然盯上了员工的口袋,他开始通过公司项目,向员工伸手要钱。
多名“极目银河”前员工向《智能涌现》表示,“极目银河”以及陈群旗下的理财公司,有一条隐秘的试用期转正途径,是购买陈群金融公司开发出的理财产品,年化率6%,看上去比大多理财收益都高。
为了工作转正,也为了所谓的收益,部分员工购买了20万元-200万元不等的份额。
不仅仅是基层员工,陈群更是磨刀霍霍杀向管理层。
数名“极目银河”中层向《智能涌现》表示,2024年年初,陈群就曾以“投资新型理财”、“公司资金紧俏”、“个人项目需要周转资金”等各式借口,借走公司管理层员工们70万-500万不等的高额资金。
这一切,正发生在陈群“金蝉脱壳”前的数月。
出钱的,有跟陈群相处多年、极目银河的二把手,此人甚至抵押了一处房产套现;此外,还有患病需要钱治疗的管理层员工。
而为了让借钱行为更有说服力,陈群向这些员工持续释放各种烟雾弹,比如,“公司马上会有一笔3500万元的股权融资兑现”等等。
蹊跷的是,在借钱期间,陈群突然变得行踪神秘——比如,以“肺炎”为由推辞年会等集体活动,也鲜少在公司中露面。同时,公司还传出了他与妻子秘密离婚的消息。
最终,员工买下的理财,高管借出去的钱,都随着陈群的消失付诸东流。
如果说员工们对于这些隐秘的迹象后知后觉,也算正常,但还有更多摆在台前,早应引起警觉的蛛丝马迹。
比如,《智能涌现》发现,陈群旗下的所有公司,不管是金融公司“明暄基金”、或是“极目银河”集团旗下多家公司,法人和最终受益人都不是陈群本人,而是他指定的高管或者亲信。
“或许他最初在设计法人结构时,已经想到把自己摘出去了,因为法人要承担风险”,一名员工据此推测。
与此同时,陈群名下的所有公司,认缴资本基本都达到几百、几千万,但实缴资本要么是0,要么远低于认缴资本。
宋竞一律师向《智能涌现》表示,她接触过的大部分诈骗类公司,最大的特征基本便是空壳公司,法人、股东都是代持状态,这同样应成为求职时判断公司的一项关键参考。
直到现在,陈群依然下落不明,员工们猜测他大概率已经不在国内,也不再对讨回拖欠的薪资抱太多希望。
有员工对我们忿忿地表示:“一定把这个故事写出去,这公司是个大坑,至少让其他人别再踩坑了。”
在前文提到的自白书中,陈群写到了下一步规划——“还不如出去闯一闯,说不定有朝一日能给大家挽回点损失”。
《智能涌现》搜索到的陈群微信朋友圈封面,是一个人的背影,决绝地朝着沙漠深处走去。不知此时的陈群,是否也同样行走在一片蛮荒之中。
对应前文的四种骗局,我们尝试总结了一些对策,未必能保你万无一失,但至少能作为一种提醒:
1、不要轻信所谓的“背景硬”创始人&CEO。
行胜于言,评断一位企业掌舵者是否有长久的生命力,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得过什么奖,吹过什么牛。
对故弄玄虚的说辞,要多求证,要学会使用工具——小红书、脉脉、各类XX查,如果一个创始人/一家企业除了花里胡哨的奖项和title外,没有其他存在感,那更要提高警惕——越漂亮的蘑菇,毒性越大。
2、多和其他部门的同事交流,尤其是销售团队。
如果你是个i人,不想在公司里交朋友,那就多看看公司的大群人数是否会剧增——当一家企业在业务还未成形时,便盲目扩张团队,这本身就是危险信号。
想最快速度了解公司业绩如何?建议你多找销售同事聊聊。销售是一家企业输血的血管,产品卖得好不好,客户是否买单,之后的销售前景如何……这些衡量企业经营健康度的核心指标,销售都有第一手感知。Advertisement: 0:11
3、公司又搞新业务?看看这个赛道第一名活得如何。
“极目银河”一口气要孵化/投资十几个行业,这本身就是个极度反常的做法,最简单的甄别方法,就是了解一下行业中已有玩家的生存状况,比如元宇宙、人力资源这一类,很容易就能摸清这些行业的瓶颈。
各位求职者更需要清楚的是:眼下的经济环境,收缩、维稳是主旋律,如果一家公司突然振臂高呼扩张,更要多打几个问号。
4、留心一些公司的反常现象。Advertisement: 0:11
例如创始人/CEO长时间消失,重要场合不露面,有突然离婚传闻等(会是转移资产的迹象);并且开始拖欠工资,报销下不来……
5、公司说:买自家理财产品才能转正?
快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