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抖音安全中心宣布对吴柳芳及其签约的 MCN 机构“大海星辰”采取处罚措施。 处罚原因是该机构多次操控账号发布低俗内容以吸引流量,违反了平台的相关规定。 此次处罚包括禁言、暂停营利权限以及强制清除因违规行为增长的粉丝。 在此之前,吴柳芳的账号曾因违反社区规定被禁止关注,但在解禁后,她的粉丝数短时间内暴增至 600多万。 但这一次的处罚,在抖音平台的操作下,让她的粉丝数量直接被削减至 4.4 万,甚至还低于她成名前的 5.2 万。 抖音强调自己的操作是合法合规的,依据的是《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平台的《MCN 机构管理规范》。 但是我要谈的,不是这件事是否正确,毕竟那些几十上百页的规定没几个人是真的看完的,不管你看不看,你只要同意了,就要受到管辖。 一个几百万粉丝的网红,在日常生活中不说有多大的能量,至少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平台直接就可以将你抹掉。 其实我们早就心知肚明,平台的权力之大,能塑造你,自然也能毁掉你。 平台通过算法推荐、内容审核规则以及流量分配机制等手段,决定着用户的曝光度和影响力范围。 平台能更改推荐策略,使得那些不符合算法偏好的创作者迅速失去热度,让他们的作品被深埋在海量信息之下,即便曾经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也难以逃脱被“雪藏”的命运。 这种限制不仅仅局限于网红个体,对于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而言,我们在平台上的言论、创作和社交互动,都时刻受到平台规则的无形约束,稍有不慎便可能面临限流、封禁等处罚。 我们在平台上,其实从未有过“自由”可言,我们置身在平台精心划定边界的“数字牢笼”之中。 但我们仅仅只是在平台上,受到限制吗? 萨特认为:无论选择什么,我首先选择的就是自由。 我们看似自由,却好像从来没有获得过自由。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自诩生活在一个自由的时代,然而,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便会发现自由或许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幻象。 从清晨被闹钟唤醒,开始遵循着既定的日程安排——赶地铁公交、打卡上班、完成任务指标,这一系列看似平常的行为背后,实则是社会规则和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我们被束缚在工作的枷锁中,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可能并不热爱的职业中,这难道是自由吗? 社会制度与文化规范犹如一张无形却坚实的大网,将我们紧紧困于其中。 从教育体系开始,标准化的课程和考试塑造着我们的思维模式,使我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成功”方向发展,个性与独特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常常被压抑。 进入社会后,消费文化又操纵着我们的欲望,广告和媒体不断向我们灌输着各种“必需品”的概念,促使我们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忙碌奔波。 在这场消费的狂欢中,我们以为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实则是被外界力量牵引着前行,失去了对真正需求的判断,自由选择消费的权利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 科技的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看似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社交圈,但实际上,算法推荐将我们禁锢在信息的“舒适区”,只推送符合我们既有观点和兴趣的内容,使我们的思维愈发狭隘。 而且数字监控无处不在,个人隐私在大数据面前几乎无所遁形,我们的言行时刻处于被监视和规范的潜在风险中,这无疑是对自由空间的严重挤压。 那些被命名为“责任”、“成长”的东西,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在规范我们的道路。 大学、工作、房贷、生子、教育…… 就好像一只鸡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被决定了只有进入“麦当劳”或者是“肯德基”的自由。 在山坡上游荡,是“无所事事”;没有鸡窝,是“没有责任心”;不想生蛋,是“自私自利”…… 我们被现代社会规训,就像木偶一样,被无形的线牵引着,在看似自由的舞台上机械地舞动,而真正的自由却始终游离于我们的掌控之外。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人被抛入这个荒诞的世界中,本应拥有绝对的自由去定义自我和选择行动路径。 然而,现实却呈现出相反的景象。 那我们拥有什么样的自由呢? 拥有选择不合格卫生巾的自由,拥有吃配料表造假的零食的自由…… 也许我们太过叛逆吧,不想要这样的自由,所以才会有人说出“如何才能让我们服服帖帖地生孩子”这样的话。 这就是他们给我们规划的自由,一条只能沿着既定轨道前进,无法变换方向的“自由之路”。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4-12-28 09:56 AM , Processed in 0.0459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