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柳冠中的那句“科技没有人,还要人干嘛?”让人听了直冒冷汗。 一语道破了科技发展背后潜藏的隐忧。 无人飞机、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酒店、无人银行,这些“无人化”技术听起来充满未来感,但它们也让人忍不住发问——人呢?这句话像一记警钟,敲响了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深刻反思。 无人化技术的兴起确实令人目眩神迷。 无人驾驶汽车穿梭在城市的街头,便利店里再也见不到收银员,甚至连酒店前台的接待都换成了冷冰冰的机器。 这些技术让效率飙升,也让成本直线下降。 但与此同时,一种隐隐的不安开始蔓延—— 人类在这场技术风暴中,是否正在失去自己的位置? 朋友的父亲曾开过一家小型超市,后来因为无人商店的兴起,生意一落千丈。 他无奈之下关掉店铺,转而寻找其他工作,但年纪大了,机会少了。 无人化技术正在重塑传统行业,可被它“重塑”的,往往是那些靠双手谋生的人。 司机、服务员、收银员……这些曾经那么普通的职业,正在悄然消失。 而机器的效率再高,也无法抚平失业者内心的焦虑。 技术发展的初衷应该是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人类沦为它的附庸。 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阵痛,比如工业革命让大批手工业者失业,但最终也创造了更多的行业和岗位。 然而,这一轮无人化技术的发展速度太快,快到社会还没来得及调整,许多人就已经被甩在了后面。 甚至高学历人群也难以幸免。 他们辛辛苦苦读完大学,却发现自己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的工作,这种错位现象背后,是产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的矛盾。 数据显示,出生率正在以令人咋舌的速度下降,劳动力短缺成了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企业不得不加大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投入。 机器填补了人力的空缺,但也让无人化技术的浪潮变得更加汹涌。 看似是技术在弥补人口问题,实际却像一个恶性循环。 出生率低——劳动力减少——无人化加速——就业机会减少——人们生育意愿更低。 这样的链条,似乎正在一步步把人类推向一个“无用社会”的边缘。 面对这些问题,技术绝不能只追求冷冰冰的效率,它需要一点温度。 医疗领域的智能辅助模式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医生借助AI技术,可以更快更精准地完成诊断和治疗,但主导权始终掌握在人类手中。 这样的智能化是对人的能力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这种“有人”的模式,才是真正值得推广的方向。 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在发生事故时,如何分配责任?无人酒店是否会侵犯隐私? 这些问题需要有明确的规范和约束,否则技术很可能沦为资本的工具,彻底走向反人性的一面。 科技可以是利器,也可能是刽子手,一切取决于它掌握在谁的手里。 如何在效率和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成了时代的课题。 对于那些被无人化取代的传统从业者,不是简单地让他们离开,而是要为他们提供转型的机会。 国家和企业应该联合起来,重视职业培训,让这些人掌握新的技能,找到新的出路。 与此同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人文素养。 科技的终极目标是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人类的价值被掏空。 无人化的发展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类忘记了“有人”的重要性。 未来的路,也许就在这两者的平衡点上。 科技让效率飞速提升,而人类则为它注入情感和意义。 在技术的浪潮中,我们需要找到一条“有人”的路,把科技变成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主宰。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1-7 01:38 PM , Processed in 0.0464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