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缩,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答案。最愚蠢的其实是根本认识不到通缩,不承认通缩;坚持自己所相信的通胀论,认为是信用收缩,物价通胀,经济滞涨;坚持“通缩不绝对,绝对不通缩”。这种愚蠢,源于自大狂妄,唯我独尊,让自己的偏见与自大,阻碍了认知的提高。 通缩有什么不好?真正的经济学家,应该能够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 首先,这个问题的角度并不准确,只关注了“标”,没有关注“本”。并不是通缩好还是不好,而是整个经济到底如何。通缩通胀,并不是简单的个别物价上涨下跌,而是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性变化。通缩通胀,只是一种症状,真正重要是这种症状反映了何种经济状态。 其次,通缩并不容易出现,因为正常的市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价格下降,本身就会调节供需平衡,从而让价格稳定,甚至恢复平衡。价格便宜了,大家就能买更多,厂家就不愿意生产太多,从而增加需求,减少供给,让价格重新上涨,恢复平衡。但是,如果市场出了大问题,无法自发平衡,就会导致价格持续下降,才会出现通缩。所以,通缩是经济出了大问题的严重症状。 第三,通缩的症状,实际上是资本长期错配后,资本被摧毁,信用收缩造成的,是经济癌症的结果。这就如同体重持续下降,并不是简单的瘦了。正常人瘦一点,胖一点,没什么的,很多人还希望瘦一点呢。正常情况下,老百姓确实喜欢物价低一些。但是,如果持续消瘦,是因为癌症造成的,那就不是胖瘦的问题,而是生命的绝症。 所以,通缩有什么不好,这个问题应该改为,“经济有什么问题?” 通缩说明,经济发生了严重的资本错配,信用收缩,无法自发平衡,需求持续萎靡,供给居高不下。 那么,为什么经济无法自发调节,平衡供需呢?这是因为,过去的信用大周期,信用扩张时期,发生了长期严重的资本错配,天量的资本,被错配到了房地产和基建,即使资本回报不佳,也被持续的信用扩张所掩盖,推高了资产价格,让投资有利可图,扭曲了经济结构,导致更多的资本,持续错配到房地产和基建。现在,严重的资本错配被暴露出来,需要时间修正,而持续低迷的价格,包括下降的物价和下跌的资产价格,本身就是市场修正的措施。只有价格持续下降,无利可图,破产倒闭出清,资本才会彻底退出过度错配的领域,流向更合理的方向,才能重新实现平衡。 所以,通缩没什么不好的,而且只有价格的持续低迷,才能纠正资本错配,市场新陈代谢。但是,应对通缩的方法,反而可能造成二次伤害,让病情加重。比如,一个因为癌症而消瘦的人,如果只想解决瘦的问题,而不想治疗癌症,治标不治本,反而大量吃糖,注射胰岛素,自我催肥。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癌症,因为癌细胞最喜欢糖,靠糖的养分,迅速增长。对抗通缩,如果采取降息降准,QE货币宽松,同时鼓励人们借债加杠杆买房,政府大量借债,重启大基建,这就相当于治标不治本,用催肥对抗癌症,反而可能恶化问题,加剧资本错配,会付出更大代价。 通缩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痛苦方式,良药苦口,无数人要付出代价。由于物价下跌,收入减少,人力成本在通缩环境下相当于持续上涨,企业不得不降薪裁员。而且,由于工资易涨不易跌,具有很强的刚性,不可能随意下降,企业只能裁员,大量人员会失业。由于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普遍的降薪裁员,收入下降,消费下降,会让企业的收入持续下降,从而恶性循环,进一步造成降薪裁员,通缩螺旋。 资料图。(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通缩情况下,借债的人,实际负担是持续加重的。即使零利率,如果收入持续下降,负债对应的资产价格下跌,债务人的实际负担也加重了。因此,人们理性的方式是不借债,尽量提前偿还债务,手拿现金,无债一身轻。但这种个体的理性选择,叠加在一起,反而会恶性循环,加剧通缩,造成社会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通缩不仅是症状,更是长期资本错配的结果。这个世界,求仁得仁,因果公平。但是却有人种下了因,却不敢面对果,不愿接受结果。殊不知,苦难也是自由意志的一部分。当初“涨价去库存”,中国居民连续六年每年新增贷款超过1万亿美元,创下人类历史最高纪录的时候,专家学者,经济学家都在干什么?现在面对通缩,又能干什么? 通缩没有什么不好,正是极度扭曲的经济所需要的一剂良药,但是,良药苦口,代价巨大。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1-8 06:42 AM , Processed in 0.0444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