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消费降级了吗? 前几日预约学生票时,提前一个月便已约满,于是有人说:“今年的春运一定会被人骂死,因为便宜的火车票全被‘平日里看起来消费能力不低’的大学生抢去。” 问了一圈,还真是。预约普铁车票的人,远远多于预约高铁票的人。始发即满员、过道全堵死……春运开始前一周的绿皮车厢,已然被带着大小行李箱的返乡学生潮席卷。 笔者乘坐直达特快途经江西时,距春运还有一段时间。但超员接近50%的硬座车厢里,过道水泄不通,想去接热水、上厕所都成为一种奢望。 由此引发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我们的消费到底有没有降级?大学生乃至年轻人群体,消费能力到底低不低? 消费有没有降级,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经济数据。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状况来看,“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31元,扣除价格影响,实际增长5.3%”。 这一年咱们的消费人口并没有显著变化,所以从数据上看,每个人的消费水平并没有降级。 但如果再看看这一年的消费高频词与热点事件:从“性价比文学”“平替经济”再到”反杀大数据“,似乎这一届网友正变得越来越“抠”(给笔者的打赏也不见涨)。 再回头细读去年前三季度的消费报告,各个消费支出门类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是主要的消费增长点,分别增长10%以上。 那么,“平日里看起来消费能力不低”又体现在哪里呢? 依笔者个人观察所见,“零零后”确实舍得为自己花钱。小红书上琳琅满目的周末出游帖、各种花钱买开心的“祛班味攻略”,身边人年支四位数的游戏账单、不惜压缩生活费攒起的车票收藏夹…… (上图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全程卧铺买不到吗?” “白天那15个小时,要啥卧铺?” “西伯利亚的海鸥来了,去海边拍吗?” “走啊,我马上订票。” 小时候玩笑话说, “吃饭的胃饱了、吃零食的还没有”, 现在呢?在非必要的时候精打细算, 在触及灵魂的时刻一掷千金。 “消费能力的高低像实时金价起伏不定, 与心情正相关”。一位受访者这样表达。 所以,与其说是消费降级,不如说是消费转型。越来越多的人关闭了个性化推送、屏蔽了大数据营销,把钱留在了口袋,把花钱的决策权留给了自己。 这种“精细的生活态度”,是年轻人“越来越会过日子”的表现,也是市场更替的预兆。或许,也可被定义为一种时代文化现象呢。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1-15 08:02 AM , Processed in 0.04475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