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出版市场是一些中国禁书的避风港。 随着到日本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现在东京也有专门出简体中文书的出版社,创办人盼能为简中世界留存有价值的好内容。 出版人张适之(化名)在2021年举家从北京迁居日本东京,距离他2001年毅然辞去安稳的教师工作,从湖南到北京的民营出版社工作正好20年。 这20年,他见证了中国出版界曾经快速发展,但后来在销售环境日趋恶劣及言论管制越来越紧的两头夹杀下,每一年都会看到(出版环境)趋势是向下的”,因此感到特别难受。 张适之举例,作家傅国涌在2004年出版的《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纪录》,到了2017年要再版时,书都已经印好了,出版社却接到电话,被告知完全没有可能上市。 也就是说,以前可以出版的,现在不允许。 张适之有亲戚在东京,但中年后会选择到异乡重新出发,一方面是因为工作面临紧缩,一方面是在北京的制度下,他始终未能拿到北京户口,不得不为孩子未来考大学等问题着想。 但他还是把迁居日本这事想得太简单了。 张适之告诉记者,一开始是想在日本做日文出版,把中国出版界里的好书引介到日本,他觉得日本爱看书的人多,凭着自己在中国曾催生过不少畅销书、有丰富的出版经验,“即使只是做日本的边缘(出版)市场,混口饭吃也没问题”。 但现实是残酷的。 张适之不懂日文,必须找人翻译沟通,而且他发现当地出版的成本很高,中文书翻成日文的费用很高,而且要真正走入其市场,必须请有名的编辑,“最大的误判,是以为日本人对中国很感兴趣”。 他后来觉得,日本和台湾一样,对中国有兴趣的人不是那么多。 张适之的日本出版之路像云霄飞车,从一开始的雄心万丈,变成觉得绝无可能,他沮丧到想要改行,直到2023年看到了转机。 2023年6月,张适之开始参加东京大学内的中文讲座,由历史学者秦晖、中国问题专家林培瑞(Perry Link)、作家野夫、经济学者许成钢等人主讲。 他忽然发现“怎么这么多说中文的人来听讲?”每场少则200人,多至500人。 加上东京陆续出现了几家中文书店,他开始想,在日本出版中文书是会有读者的。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居住在日本的300多万外国人当中,中国人是数量最多的新移民,达82.2万人,这一数字远高于前一年的76.2万。 张适之观察,早年出现在日本的中国人较多是年轻的留学生,现在则多了很多中年人,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也有看书的需求,中文阅读的文化生态、土壤有在形成。 从2023年底至今,一年多来,张适之创办的《读道社》旗下,已经出版了傅国涌的《去留之间》以及《一报一馆一大学》、野夫的《故交半零落》、吴思的《顶残》、《李慎之口述往事》5本书。 这个书系叫作“存”,张适之的想法是,为简体中文留存一些有价值的好内容,选材的标准则是思想性和文学性。 这几年有些人批评网络上简中的世界里充满语言暴力、吵架、没用的信息等。 张适之说:“我这一代是在简体中文长大的,不管它是鲜花、毒草,我都离不开了,与其去否定它,不如去建设它。” 目前张适之以日本的中文读者为出版对象,也有赴日旅游或短期交流的中国人把这些书带回中国,“我不会主动往中国销售”。 离开北京前,张适之已经做到出版社副社长。 现在他是一人出版社,还兼销售员,亲自把书拉到一些书店开拓门路; 透过“网红”朋友的推荐,有时也能让销量明显回升。 “存”系列能否存在下去,仍面临销售的考验。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1-26 04:46 PM , Processed in 0.0453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