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距离地球16万公里处遥远太空的“太空合声”,并发现了全新的合声波产生机制,突破了全球科学界在太空合声波研究领域延续70多年的传统认知。 目前北航科研团队的相关论文已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根据大陆专家介绍,“太空合声”学名为合声波,是一种电磁波。 传统观点认为它的产生与地球磁场有关,如果将地球磁场的磁力线想象为两端固定在地球南北磁极区的琴弦,当太阳风的能量到达地球时,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就激发出频率特征类似于清晨鸟儿的齐鸣合奏声的电磁波。 据央视报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与空间探索有关的科学家对合声波进行了大量观测研究,认为合声波主要发生在近地空间的地球偶极磁场区域。 北航科研团队利用一个科学探测器数年收集的海量数据,首次发现了距离地球16万公里处的合声波,同时还发现了全新的合声波产生机制,突破了全球科学界延续70多年的传统认知。 随着高能粒子对航天器所造成的威胁日益凸显,全球所有航天大国的空间天气预测系统中,合声波都是重要内容。 大陆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曹晋滨说明,通过研究合声波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加速高能电子的,就可以对高能电子辐射带的演化进行提前预报,就可以减免对卫星的损害。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2-2 07:11 AM , Processed in 0.4127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