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鬼子的铁蹄:一双鞋就能看出中日国力差距?

2025-2-6 08:03 PM| 发布者: 风中的孩子| 查看: 141| 评论: 0

我们在很多抗战的电影和电视剧中都能看到日军脚穿沉重的皮鞋,走在路上咔咔作响的形象。早些年大火的电视剧《亮剑》当中,主角楚云飞就曾靠着听日军的皮鞋声音来判断对面日军是长期驻守的还是新来的。影视剧中的这个设定应该说是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

虽然说日军的皮鞋在各主要交战国当中算是中规中矩,但考虑到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处境异常艰苦,不少部队士兵脚上穿的只是草鞋,跟这个一比就有相当明显的反差。所以国人说这日军军靴那是“侵略者的铁蹄”,算是非常形象了。那今天就来聊聊这“侵略者的铁蹄”——日军军靴。

说起来,日本军队穿皮鞋的历史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在此之前日本无论是武士还是平民,要么习惯穿木屐,要么干脆光着脚。这也算是“我日本自有国情在此”。这样的国情到了黑船来航就不能持续下去了,日本人意识到得睁开眼看世界,明治维新前后,不管是幕府还是天皇派往西洋的考察团就没停过。

当时日本无论是水手还是使团成员都没有正经的鞋子,经过长途航海脚上已经是惨不忍睹,到了西方世界赶紧买来皮鞋穿上,不穿不知道,一穿就舒服的脱不下来了。这些代表团在考察西方各地的风土人情之时,也不忘考察这皮鞋的制作和穿着,并把它介绍给日本国内。不过,当时的日本还是有不少人反对皮鞋,认为穿这东西有伤国体,但日本的开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了。

◇图为幕府新军复原图

◇图为日本影视剧中的幕府新军使用哈奇开斯37mm连发快炮,可见当时幕府士兵还是普遍穿着草鞋

◇图为日本长崎市风头公园风头山顶上的坂本龙马铜像(司马辽太郎题字),可以看到龙马脚上穿着皮鞋

◇图为日本长崎市龟山社中门前的小公园内的龙马皮靴像

我们看当时的风云人物坂本龙马留下一张照片,他就是身穿和服,脚登皮鞋的形象。自此皮鞋是走进了日本,之前我讲过日本明治维新的西化象征鹿鸣馆(详见:鹿鸣馆:穿洋服,跳洋舞,就是卖国贼?| 循迹晓讲),那里面的日本人都穿洋装,跳洋舞,弹钢琴,像皮鞋这种舶来品自然也成为日本上流社会的时尚。

◇图为脱胎换骨的明治新军

不过,当时皮鞋对于普通日本老百姓还是太奢侈,这玩意儿大规模普及还是在军队里,毕竟近代军队行军打仗,其要求和强度都决定了日本过去的草鞋或者赤脚根本行不通。明治三年日本举行的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中,有不少士兵是这辈子第一次穿上皮鞋,开了洋荤。

不过,由于历史惯性的原因,皮鞋在日本军队中的推行还是经历了一些时间。西南战争时期还有不少士兵不习惯穿皮鞋而穿着草鞋上战场的。此后日本陆军西化的速度加快,皮鞋就成了制式装备。我们在现在看到的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日本兵,以及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官兵照片,已经不见穿着草鞋或者打赤脚的,他们要么是穿高筒靴子的军官或者骑兵,要么是穿着皮鞋打着绑腿的步兵。

◇图为日本浮世绘作品表现的日俄战争

几次战争中,日本军队也摸索出了适合自己士兵穿着的皮鞋样式,也就是高腰军靴,他们管它称为“编上靴”。这“编上”二字有多种解释,后世有学者认为就是高腰包住脚踝的意思,还有人认为是鞋口部分有鞋带需要系上的意思。从明治到昭和,日本陆军步兵的装备几经更新,1930年,也就是昭和五年,陆军步兵从帽子到军靴都得到了更新,而他们的军靴也换成了“昭和五年式编上靴”,简称为“昭五军靴”。从此之后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日本陆军的步兵一般都穿着它,而这种军靴也就成了前面提到的“侵略者的铁蹄”。

◇图为昭五式军靴

昭和五式编上靴用牛皮制成,鞋底前脚掌有三十六颗钢钉,后脚掌有J型马掌铁鞋跟和防滑钢钉以此提高抓地力,当士兵踩踏地面时会发出响亮的声音,极具辨识度。为了防水,鞋子要么是经过了打蜡处理,要么在表面做成翻毛质地。这样的一双军靴自然是造价不菲,为了让士兵养成爱惜军靴的习惯,日军规定这靴子得是士兵自掏腰包购买,其售价是接近两日元,要知道当时日本士兵的工资也就一个月四日元,所以要不是彻底烂掉,肯定会把靴子缝缝补补一直穿下去。

◇图为渡河中的日军把军靴挂在身上避免浸湿

◇图为身穿昭五式军服,脚穿昭五式军靴的关东军官兵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昭五式军靴质量就是好,日军不但穿着它跋山涉水,还拿来有别的用途,比如他们的九七式手雷要求在投掷前往硬物上磕一下,这昭五式军靴足够硬,往往就被日军拿来磕手榴弹。再比如这玩意儿毕竟是牛皮做的,到了绝望的时刻啃它充饥的也大有人在。从瓜达卡纳尔岛岛英帕尔战役,有不少饥饿的皇军士兵在绝境之下也顾不上自掏腰包买鞋了,只能啃皮鞋的牛皮。而这鞋如此之硬,应用最广泛的场合当然是体罚。有人回忆说老兵虐待新兵,就用这军靴抽新兵耳光,把下颌骨都击碎了。

而沦陷区的民众也有不少痛苦的回忆跟这军靴有关。有河南的农民在1944年被日军强行征调修路,路过的日军认为他在偷懒,抬腿就是一脚,这一脚下去踢的腿上鲜血直流,差点残废。这么说来,这昭五式军靴被形容为侵略者的铁蹄,那是一点都不过分。这个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抗战影视剧里都会有日本兵把人踢残废的镜头。

◇ 图为长沙会战中日军攻入长沙市区,可以看到趴在地上提供火力掩护的日军脚上的昭五式军靴

◇ 图为常德会战中被俘日军,可见其穿着昭五式军靴,旁边中国军人穿着布鞋

昭五式军靴在后期也有多种变化,主要原因是偷工减料。随着日本在侵华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他们不得不大规模扩军,用牛皮做鞋显然过于奢侈,1941年2月,改进后的昭五式军靴可以节省一半的牛皮原料,并取消鞋底钢钉,改用橡胶。而到了1943年之后,战况对日本越来越不利,昭五式军靴又一次经历了生产降级,用猪皮和马皮取代牛皮。这样的鞋子质量跟之前的比自然是一落千丈了。

◇ 图为战争后期,日军军靴品质逐步缩水

除了这样的昭五式军靴,日军士兵普遍穿着的还有一种分趾橡胶鞋,用于涉水等场合。中国的老百姓也形象地把这种鞋叫做“牛蹄子鞋”。战争后期日军师团数量急剧扩张之时,那些战斗力强的所谓甲种师团还能有昭五式军靴分配,至于临时凑数的,有不少就只能穿着“牛蹄子鞋”了。

◇图为脚穿分趾橡胶鞋进行作战的日军

即使日军到了后期昭五式军靴质量严重下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至少是有鞋穿的部队。跟他们比,中国军队有相当多一部分穿的是草鞋,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川军。草鞋虽然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在高强度的战场行军环境中,草鞋非常不耐穿,也很不舒适。在残酷的战场上,穿着草鞋的脚非常容易受伤,这无疑会严重影响战斗力,甚至会让士兵付出生命的代价。

◇图为作战负伤的川军士兵,可见身上他身穿单薄的军装,腹部受伤,两手缠绷带,面呈痛苦状,左侧的士兵则是赤脚状态

◇图为淞沪会战时期,奔驰在战场上德械师士兵,抗战初期也就蒋介石嫡系部队,晋绥军的士兵能穿的起皮制军靴或是棉布鞋

◇随着海上封锁和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抗战形势十分不乐观,即便是模范师(德械师)的士兵也不能做到装备齐整 图为着草鞋手持中正式步枪的模范师士兵

而在战争期间其实中国军队在一些战役中缴获过一些日军的昭五式军靴,但是有不少官兵试过之后发现根本穿不惯,之前根本没正经像样地穿过鞋,穿皮鞋觉得非常沉重。甚至有些官兵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这日军的皮鞋如此沉重,他们穿着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肯定非常不便,就想着在复杂地形上迎击日军,以发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优势。但真的打起来才发现,日军穿着皮鞋根本没有行动迟缓,毕竟他们从训练开始就一直习惯穿皮鞋了。因为这样的想当然,也有不少的中国士兵死于非命。这实在是非常心酸的故事了。

◇图为1943年,驻扎在滇南怒江前线的中国士兵正在吃饭,可见前线士兵脚穿依然是草鞋

如果放在二战的参战国里,日本的昭五式军靴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它能给中国军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中国军民连这样的皮鞋都是稀罕东西。这也从一个很小的侧面折射出抗日战争的本质,乃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和一个工业国之间的较量,在如此的较量中农业国能硬撑下来,也唯有在付出巨大牺牲之后永不言败。

◇图为1943年,印度兰姆伽训练基地,头戴凉盔的中国驻印军士兵在盟军教官的指导下学习使用迫击炮,可以看到驻印军不论是武器还是军服军靴都有了质的提升

◇图为1943年,中国驻印军士兵在印度兰姆伽训练营进行拼刺训练

如此看来我们抗日的先辈值得我们最高的崇敬,而这些年一些抗日神剧当中,且不说手撕鬼子,就只说那些主角穿着皮鞋夹克手持加特林的行头,就已经是对历史严重的亵渎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2-7 01:11 AM , Processed in 0.0438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