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开工大吉,变成了开年暴击。” 农历新年的庆祝t还没结束,中国跨境电商人们就坐上了过山车。 美国总统川普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同时行政令还取消了美国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货物的“最低限度”关税豁免,2月4日,这一政策正式生效。 “小额免税”是一批国内跨境卖家保障低价的利器,也是TEMU这些跨境电商平台崛起的重要支撑。如今在美国关税大棒之下,没有海外仓备货、使用直邮小包物流方式的中小跨境卖家,最先感受到了寒意。 过去两年,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主流叙事是迅速崛起、攻城略地,在美国政府不断架起的关税高墙里,风暴卷起。2月5日,拼多多、阿里等电商平台,以及部分物流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 此前包括TEMU、SHEIN在内的诸多跨境电商平台已经开始尝试转向。即便如此,这场风暴也将席卷至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有人视之为毁灭,也有人视之为洗牌。 1、“小额免税”成为历史 生活在美国的YAN,2月5日发现自己三周前从中国网购的包裹终于快到了,不过收到的物流公司邮件通知自己,需要额外支付30%多的税。 “以前这100块美金的东西,根本不会被税的。”YAN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这个包裹里主要是衣服,YAN告诉《豹变》,没想到自己成了最先感受到川普关税大棒威力的人。 在社交媒体上,跟YAN遇到同样问题的美区消费者们也在讨论。有人问,还能在TEMU、SHEIN上下单吗?有包裹正在路上的人担心,是不是要为这些衣服、玩具、家居产品付出更高的成本;有些人发现自己购物车里的东西已经涨价了。 “我已经把店关了,不接单了。” 另一边,一部分来自中国的跨境卖家们也同样感受到压力。一位在eBay上做美国市场自发货的跨境卖家告诉《豹变》,自己店铺产品的售价单价在5-10美金,因为单价低,加关税还能勉强承受,但是货代加收20元一件的处理费,直接把利润变成负数。“生意直接就做不了了。” 这背后都是川普取消800美金以内小额包裹免税的连锁反应,而在政策刚落地初期的混乱阶段,一些由物流公司代缴的关税,也直接出现在消费者的账单里。 过去一部分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们利用小额免税的政策优惠,走T86清关,不用支付关税成本,清关手续也很简单,速度快、效率高。这也进一步放大了中国卖家价格优势,让物美价廉的made in China产品畅销美区市场。 新的关税政策落地后,这部分卖家们首先面临的是关税成本和物流费用的上涨。 关税并不是在0的基础上加10%,而是根据商品所属类目,正常报关后在相应税率基础上再加10%,服装类最高征税可以到47%。 据中信证券的研报预估,中国发往美国的低价值包裹平均关税税率或将从0%提升到25%-30%区间(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征收的平均税率20%左右,加征10%);结合美国关税征收规则,预估终端售价60%-70%将被海关认定为交易价值,对应关税对终端零售价影响15%-20%。 事实上,卖家需要承担的不止关税,还有上涨的物流费用、合规成本。 过去来自国内的小包裹没有清关流程,而现在则要一视同仁。 随之而来的是清关成本的大幅上涨。2月5日,包括云途、顺丰在内的诸多物流商宣布涨价。社交平台上卖家们晒出的信息显示,云途物流、顺丰将就每单货物收取20元的报关手续费,且大部分大型跨境物流商都开始采取预收关税、多退少补的规则,例如云途将进行30%的关税预收,这对于卖家的资金周转也有一定考验。 在Etsy上开店的跨境电商黎明告诉《豹变》,新政之后,关税是根据申报金额来算,自己货品的申报金额是10美金,将被征收35%的关税,也就是需要额外支付3.5美金。同时,自己的物流成本从一单30块,增加到了55块。 2、涨价,绕不开的选择 “今天下午我还要发一批货,这个货单子是年前来的,昨天晚上拿到货。”在这个政策变动的敏感关口,发货显然要承受巨大的不确定。 小凯看到小额免税取消后,赶紧算了手上这一批货物的成本变化,“如果还有一点点利润,甚至只是亏一点点,我都尽量去发掉。如果实在没有利润的,只能去找客户沟通了。” 小凯主要在亚马逊上做FBA,不过目前仍有两成货物走自发,主要是为了测品,“而且有一些比较小的单子,走FBA和自发货没什么区别,甚至自发货更方便。” 目前小凯自发货的成本增加了20%-30%,还有一些特殊类目,成本可能会上升60%。“只能说薄利多销了,甚至有一些已经没利润了。” 在一些跨境卖家采取等待、观望态度时,小凯称,这时候不能停下来,反而要因为这个事情去加速调整。“快速调整,看看自己能不能适应。” 主做厨具、家居品类,小凯一方面开始调整选品思路,优化产品,走精品路线,增加一些个性化服务,预留利润空间。也有卖家建议,聚焦低关税率、高利润率的品类。 另一方面,和大多数跨境卖家一样,提价是绕不过去的路径。因为有一部分货物已经在海外仓,对于小凯来说,执行涨价策略会是一个相对缓慢,以及看竞争对手的动态调整过程。 而黎明决定给自己的货品涨价5%。因为是手工定制,商品所面临的竞争没那么大,而且会有额外的定制费,可以操作的空间更大,提价的影响也更容易消化。 关于涨价,在跨境卖家群体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乐观者认为,大家都涨价,涨价就不再是问题,反而给予了商家实现更高利润的可能性,最终是美区消费者买单。但短期来看,已经习惯了低价的买家很难很快接受突然的涨价,销量的降低将压垮一大批小商家,行业重新洗牌。 而现在黎明更担心的是清关时间的拉长,对物流时效性的影响。“过去我们一般发货后5到7天,客户就能收到货。现在就非常不确定了。”有行业人士表示,未来清关时间可能会延长至2周以上,遇到海关查验,订单延误,甚至有退运的风险。 美国当地时间2月4日晚间美国邮政服务(USPS)宣布,从2月4日起暂停接收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在外界看来,这可能是配合关税新政进行系统调整,不过半日之后,政策再度变化,自2月5日起恢复接收相关包裹。 一位跨境卖家用“过山车”来形容自己看到政策反复,“只有不确定是确定的。” 作为美区的消费者,YAN也很担忧,不知道未来自己网购的成本要增加多少,“可能我下单会更谨慎了,而且退单的操作感觉更麻烦了。” 2月6日下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也表示,美方近期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并调整小额免税政策,这无疑将提高美国本土消费者的消费成本,降低购物体验。 3、TEMU们寻找新路径 小凯和黎明都是在2022年入局跨境电商的卖家。 2016年,美国将小额免税的最低额度从200美元提至800美元,这给拥有丰富产能的中国制造带来一波出海机会,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也催生了以TEMU、SHEIN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发展。 尤其是2022年上线的TEMU,通过全托管模式在美国市场迅猛铺开。全托管模式下,平台方将包括仓储、物流在内的一系列环节揽在自己身上,商家只需要提供产品。叠加小额免税的关税优惠,TEMU用全托管模式放大了价格和供应链效率优势。 2023年超级碗上,TEMU用一段广告,把9.9美元包邮“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带到美区,当天APP下载量激增45%,开启了一段陡峭的增长曲线。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最低限额进口包裹数量超过13亿件,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为1.39亿件。 不过危险信号也在不断释放,近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尝试收紧这一政策。2024年9月,拜登政府曾发布公告,缩小小额豁免政策的覆盖范围,同时实施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实际上,包括TEMU、SHEIN等在内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此前也开始尝试模式重构,在海外建本地仓,扩大本地货盘,拓展半托管模式。 SHEIN已在美国印第安那州怀茨敦市和南加州有两座分配中心,方便开展海外市场本地备货,提升配送时效。 与走国际小包相比,重量大的商品提前备货海外仓可以节省部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海外仓更具物流时效优势,能降低履约风险,这也正是过去一年跨境电商平台们推进的方向。 此前亚马逊通过FBA模式,让卖家提前发货到亚马逊的美国仓库,再本土发货,最终迈过了时效和品类这两道门槛。一位亚马逊FBA商家对《豹变》表示,因为自己发的是大货,必须要交税清关,目前还没影响,但因为关税增加,长期终端还是会加价的。 此外,半托管模式在2024年成为跨境电商平台们集体转向的目标,有航空运力饱和,商品品类受限、大件重件产品因运费问题难以入驻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也绕不开小额免税可能马上收紧带来的冲击。 半托管模式下,一些平台将物流、运营等一部分环节放开,给商家自己去做。如果放到当前小额免税取消的语境下,平台不用承担增长的物流成本和履约不确定性。 不过,即便早有准备,但是大船调转方向的角度仍有限,还是撞上了快速来临的风暴,此番关税冲击仍旧在所难免。 花旗分析师的一份报告预测,TEMU的本地仓库计划只占整体业务的一小部分,到2024年底,本地仓库的商品交易总额仅为美国交易额仅贡献20%左右。 对于更灵活的中小跨境卖家们,也可以自行对接第三方商业仓,提前将货物批量运至海外仓,通过本地发货降低单件的履约成本。不过,这其中的运输、仓储、囤货风险,带来更高的经营门槛,如何算平这本账还得在实践中摸索。 黎明告诉《豹变》,自己属于手工定制,需要根据客户的信息来做,实际上很难匹配海外仓,“海外仓更适合普货。” 有一些跨境卖家试图将重点转移到美区以外,也有不少分析认为,中国制造整体的低价优势还在。中信证券在其研报中表示,以TEMU40美元客单价包裹为例,若不考虑成本在产业链传导,关税变动对终端定价带来的定价压力为26%,TEMU与亚马逊同款商品价格差或将从40%缩窄到27%。 只不过,对跨境产业链上的每一个主体来说,都要与风暴正面硬碰硬。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2-7 07:06 AM , Processed in 0.0440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