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学专家先前指中国集采制仿制药出现“麻药不睡”的状况。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官方否认集采药品质问题,声称需搜集更多数据分析研判,同时强调会持续加强药品品质的监督管理,对发现问题的药品与企业及时处置。 今年1月上海地方“两会”期间,20名上海市医界政协委员针对中国仿制药与集采制问题向官方建言。建言人之一、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日前接受陆媒采访时形容,中国集采(集中采购)制之下的仿制药出现“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的问题,由于关乎民生议题,引起社会公众关注与反思。 但根据新华社今天发布的医保局、药监局回应,官方否认了仿制药出现上述的问题。 新华社报道指出,对于“降压药血压不降”的说法,中国国家医保局指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提供了该院参与的“苯磺酸氨氯地平”集采中选仿制药,与原研药对比的临床研究成果,显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原研及仿制『氨氯地平』治疗均能获得较好效果,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且安全性相当”。并指“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公开发表”。 对于“麻醉药不睡”的说法,瑞金医院在当面交流后,对第9批集采麻醉药“丙泊酚乳状注射液”的使用记录进行回顾性比较,纳入了2023年12月和2024年12月在肝胆外科病区接受全身麻醉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 从麻醉全过程看,原研药与集采仿制药平均麻醉药用量无统计学差异。单独看其中的麻醉诱导期(麻醉全过程的起始阶段),集采仿制药平均用量157mg,原研药平均用量146mg。 相关部门表示,在未发现“麻醉药不睡”、人均丙泊酚总用量无差异的情况下,麻醉诱导期仿制药人均用量略有增加,需搜集更多数据分析研判。 另外,对于“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在临床使用中经常有反映疗效不佳”的说法(即“泻药不泻”),中国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用于肠道准备的泻药主要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此药是第10批集采新纳入的品种,2024年12月30日刚刚公布中选结果,目前尚处于落地执行前的准备阶段,也就是说相关医院和医护人员尚未使用“集采后的泻药”。 报道指出,中国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的一致性评价方法采用了国际公认的严格标准,技术要求已与国际接轨。对于为何有患者与专家认为集采仿制药药效不佳,负责人指出,“对药物疗效进行科学公正准确地评价,需要系统严谨的方法和过程”。 有关部门表示,将持续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对发现问题的药品和企业及时处置,并依法公开监管信息;持续鼓励临床一线医生用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平台,积极反馈药品质量风险线索;持续鼓励支持临床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发挥专业特长、发扬专业精神,科学规范开展临床研究。 在进一步完善集采政策方面,中国国家医保局表示,将广泛了解药品接受日常监管情况,把存在较高品质风险的产品排除在集采之外;对于预计投标企业数量超过一定规模、竞争比较激烈的品种,提前进行强竞争预警,提示企业慎重决策,科学投标,理性报价;对偏离度高的最低报价予以重点关注,并请企业及时公开回应有关关切。 根据美国之音(VOA)先前报道,集采指的是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集采中选的药品绝大多数是中国国产仿制药。在中国,“原研药”一般指过了专利期的、由原生产商生产的药品,多属进口药品。 “仿制药”指的是过了专利保护期,其他企业均可仿制的药品,价格便宜,被称为“白菜价”,但如今药效被广泛质疑。 除了上海之外,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生卢长林1月间也曾提交提案,认为集采药疗效欠佳,呼吁加强药品上市后监控,不应强迫医生和患者使用集采药。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2-10 10:10 AM , Processed in 0.0458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