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后雷厉风行,决定在2月4日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征加25%及10%的新关税,此举措引发了加拿大和墨西哥誓言报复,中国决定在一周后启动3反制,对美进口商品追加15%关税。 只是不到48小时,川普关税竟然出现发夹弯,对加拿大及墨西哥暂缓1个月实施新关税,仅对中国如期进行。 据了解,川普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墨西哥总统薛恩鲍姆(Claudia Sheinbaum)分别通电话,两国均以边境管制换得“谈判月”。 其中,墨西哥承诺将立即派遣1万名部队前往美墨边界,以防止毒品贩运至美国,而加拿大也承诺将实施13亿美元的边境计划,投入更多资源以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并任命一位负责打击毒品贩运的“芬太尼沙皇”(Fentanyl Czar)。 对于中国,川普加征10%关税则是正式生效,而中国在同一时间则以“3事项”进行反击,包含对部分美国商品开征10%至15%关税。中、美新一轮的贸易战率先展开。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警告,此次冲击的规模远远超过了2018年的关税。具体来说,2018年美国平均进口关税从1.5%上升至3%左右。但在川普2.0的新政策下,预计美国平均关税税率将上升至近11%,为20世纪40年代以来最高平均关税税率。 《彭博》指出,川普在2月4日启动的新关税,是自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以来,最大规模的关税征收。
1930年代,美国实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最初旨在通过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来保护美国农民,但在国会审议过程中扩大到工业产品,总计对超过2万种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在该法案生效2年后,美国的进口商品税率达到了一个巅峰,平均关税率达到了59.1%,仅次于1830年的61.7%。 当时1929年华尔街爆发股灾,拉开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序幕,而美国实施这项法案后,超过40个国家开启了反制措施,导致美国进、出口均大幅缩减,更加剧了全球萧条、经济一蹶不振。 据了解,“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源自于美国农业危机。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走出战争阴霾,开始恢复粮食生产、实现自给自足,这让美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不再是独一无二,市场占有率逐渐被英、法、德、甚至日本生产的产品所取代,中国也全面生产各类产品。 当时美国所生产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价格冲击,当时美国总统是第31任胡佛,他决定“加征关税”,这个思考汇集成法律,就是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胡佛总统认为,美国农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欧洲、日本、苏联等国的农产品太多了,这些农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抢占了美国农产品的市场。只要美国加征关税,让欧洲、日本等国的农产品进入不了美国市场,那么美国农产品的销路,自然就打开了。 但当胡佛政府推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美国农业的时候,其它产业资本,自然会游说美国政府,要求获得同等待遇。因此,美国加征关税的产业越来越多,所有美国生产的商品,都需要国家用加征关税保护。 以全球贸易的角度观察,从美国开始引爆加征关税后,全球大规模贸易战正式展开,每个国家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针锋相对的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贸易量崩跌了三分之二。在经济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的背景下,胡佛总统的关税壁垒政策,最后是以失败收场。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指出,1929年至1934年间,全球贸易萎缩了大约66%,严重打击美国及全球各国的经济成长。专家指出,当时美国外贸呈现缩水,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境内本已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导致许多企业倒闭,牵连更多企业大量破产。 专家表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实施,除了让美国工人丢了工作、美国农民丢了客户、美国家庭买不起商品,将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彻底催化”。在全球大萧条加上关税贸易战之下,最终演变成了生灵涂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分析师指出,美国失业率从1930年的7.8%暴增到1933年的25.1%,“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也成了灾难性经济政策的同义词。 德媒指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从一开始就遭受许多人反对 1932年大萧条几乎达到了巅峰,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所许诺的美国将经济繁荣,则完全没有踪影。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多个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包括汽车、小麦、钢铁、玻璃等行业。 二战之后,众多西方国家都吸取历史教训,建立了多边贸易协定体系,开始大规模互相削减关税。现在世界各国大多认为,自由贸易才是通往繁荣的捷径,便互相约束关税税率,并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 只可惜世界贸易组已经被美国川普及拜登接连架空。2017年川普政府阻止了WTO上诉机构的新任命,拜登政府则延续了这项政策。如今,WTO的7个席位全部空缺,无法正常运作。
美国在1776年建国,迄今已249年,却有高达8次的“加关税”纪录。1933年全球大萧条发生之前,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因斯极力鼓吹自由市场,但随著经济的进一步崩溃,他开始转变、鼓吹“保护贸易主义”,认为贸易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是一种现代战争的有效补充形式。 专家指出,事实上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形成恶果,引发结构性的经济衰退。 当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公布后,率先反制的国家是加拿大,宣布将从美国进口的16种产品的关税提高三倍。世界各国也提高贸易壁垒,法国把所有的美国进口商品都拒于门外,总计超过40个国家对美国的高关税进行反制,全世界贸易陷入混战。 1932年7月8日,道琼工业指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41点。也因全球贸易活跃度迅速降低,1933年的世界贸易水平,只有1929年的三分之一,自1929年到1934年,世界贸易规模缩水了66%。 之后美国其他“加关税”纪录,包括1963时的鸡肉贸易战(Chicken Friction),当时的博弈方为美国对意大利、德国,主要是美国廉价鸡肉冲击了欧洲本地鸡的消费,法国、西德等部分欧洲国家对美国鸡肉收取高额关税,造成美国家禽类损失2600-2800万美元。 当时美国第36任美国总统詹森(Lyndon B. Johnson)宣布四种商品征收25%的关税,最令人注目的是轻型货车被课征“鸡税”,导致全球的轻型货车在美国销售均受大影响。 在1981年时,美国与日本爆发贸易战,当时美国对日本加征高额关税,但并未能解决美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当时的雷根政府为了保护美国汽车、摩托车产业,限制从日本进口。 之后1982年又发生美国与加拿大的软木贸易战(War of the Woods)。1985年时候,美国与欧洲国家爆发面食战(Pasta Spat),当时雷根政府对地中海贸易伙伴实施减少了美国的柑橘出口感到不满,并对义式面食产品征收关税,欧洲则对美国的核桃和柠檬征税作为报复。 1993年时,美国与欧盟国家爆发香蕉贸易战( Battle of the Bananas)。当时欧盟开始透过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等,对香蕉进口进行限制,但有70%的香蕉是来自拉丁美洲,主要由美国跨国公司所掌控,之后美国队欧盟部分产品祭出100%逞罚性关税。 2002年,美国对全球展开钢铁关税战(Steel Salvoes),当时美国布希政府宣布对进口钢材征收30%的关税,以帮助美国钢铁业脱困,却害惨美国制造业,导致20万名工人失去工作。2003年12月布希总统宣布取消钢铁保护性关税。 2018年,川普政府对全球展开关税战(Trump's Tariffs),对中国、欧盟、北美贸易区、土耳其等国和地区大量加征关税,掀起贸易战。受影响的产品已包括钢铁、铝业、汽车、农产品、消费品等,为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摩擦。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2-11 02:49 AM , Processed in 0.0455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