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王沪宁指挥蓝白瘫痪台湾 台湾恐被中共吞并

2025-2-11 04:01 AM| 发布者: 读书多少xz| 查看: 142| 评论: 0

前联电董事长曹兴诚(前)指出,蓝白恶意乱砍预算,意图瘫痪台湾,若罢免不能成功,台湾恐被中共吞并。(图片来源:中央社)

联电创办人、反共护台志工联盟3号志工曹兴诚昨天陪同12个罢免罢免团体前往中选会递交12案罢免国民党立委的提议书。曹兴诚强调,这次罢免,并非无聊的蓝绿对决,而是维护台湾民主的背水一战,如若不成功就等着被中共吞并,呼吁民众务必站出来,挽救国家、自己及子孙后代。

根据中央社及自由时报报道,第一波、18个罢免团体3日赴中选会递交第一阶段提议书,遭到提议罢免者包括国民党立委王鸿薇、李彦秀、傅崐萁、叶元之、牛煦庭、马文君、郑正钤、颜宽恒、罗廷玮及目前遭停职的新竹市长高虹安等人。

第二波、12个罢免国民党立委团体昨天(10日)再赴中选会送件,遭到提议罢免者包括林德福、林思铭、张智伦、杨琼璎、洪孟楷、罗智强、罗明才、徐巧芯、赖士葆、廖先翔、徐欣莹、江启臣。

中选会昨天也出面说明,截至当天下午5时止,共收到47件罢免案送件,包括44件立委罢免案,1件为市县长罢免案,2件为市县议员罢免案。

曹兴诚昨天除再次站台力挺外,还得到罢免国民党立委徐巧芯民团“铲除黑芯”邀请担任领衔人一职。他在致词时表示,指出,继上周有19区的罢免连署送件后,今日又有12区的送件,共计31个区域的选民,要求罢免自己的区域立委,证明这是一场全国性大罢免。

他指出,这场大罢免,并非对少数立委具有仇恨,也不是在帮助民进党争回国会的多数,是大家都看清楚了,台湾国会的蓝白立委都是听命于国民党立法院总召傅崐萁,而傅崐萁却是直接听命北京的中共政协主席王沪宁。

曹兴诚怒轰,“在中共王沪宁的指挥下,蓝白立委粗暴立法,恶意乱砍预算,意图瘫痪台湾”;蓝白企图缩短中配入籍年限,扩大中共对台湾的渗透与影响力。他又指,国防与民防预算也遭到蓝白大幅删除,以降低台湾自我防卫能力;这些蓝白立委是特洛伊木马,把立法院变成中共驻在台湾的指挥部,要跟中共里应外合,让台湾遭到中共吞并。

他认为,蓝白立委如此公开的、肆无忌惮的通敌叛国,已经引发台湾公民全面的愤怒,因此大家要站出来,遏止这些匪谍台奸的胡作非为,罢免他们,并把他们踢出国会殿堂。

曹兴诚强调,如果这次大罢免无法成功,台湾将来恐遭到中共吞并,全部台湾人都会失去民主、自由与生命、财产的安全;如果大罢免成功,则可平息内乱,维护国家安全,同时可向国际宣示,台湾人可以团结、有决心、反击中共的渗透、威胁与颠覆。

曹兴诚指出,去年台湾总统大选后,中共持续在国际上宣传,声称支持赖清德总统两岸互不隶属的台湾人仅有4成,支持台湾跟中共国统一的台湾人则有6成,中共的不实宣传,会降低美国与自由世界对台湾的信任和支持,问题非常严重。因此,他认为,透过这次罢免亲共卖台的立委,能让世界了解,大部分台湾人是选择维护主权独立与民主自由;至于想要接受中共集权统治的叛国者,其实是少数中的少数。

他庆幸,“中共的造谣并没有生效!”并提及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与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日在白宫会谈,并宣布反对中共以武力或是胁迫等方式片面改变台海现状,这为未来几年的台海安全,打下一剂强心针,也让大家在面对中共种种威胁能够无所畏惧。

曹兴诚再次呼吁,希望此次大罢免能让台湾人重新定义蓝绿,蓝是反共、绿则是保台,“每个台湾人都应该又蓝又绿,蓝和绿彼此不是敌人,想侵略台湾的红色共匪,才是我们的共同敌人。”

曹兴诚致词时表示,罢免不是蓝绿对决,是维护台湾民主的背水一战,呼吁大家踊跃站出来。(图片来源:中央社)

不过,要罢免立委的难度并非易事。由公民团体主导的罢免行动看似声势浩大,但在缺乏政党全力支持下,如何走得长远,也成为下一波关注的焦点。

根据央广报道,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峻豪分析说,罢免立委有诸多门槛,困难重重,即使罢免成功,但又因涉及未来补选问题,“这口气”如何延续至赢得补选,各党均需要仔细评估。

他认为,兼任党主席的赖总统第一时间没有表态支持,就是避免罢免这把火烧到自己,但这也导致一些民进党立委受伤。

针对民进党是否需要投入更多党的资源、升高战略,他表示,相信等到罢免进入第二阶段连署时,民进党中央就会全盘思考,毕竟每个选区状况、强度都不同,党中央应该会采取因地制宜、交叉型的策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2-11 09:10 AM , Processed in 0.04378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