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天的生活很可能是这样的:从床上爬起来,在华为智能手机上浏览微信消息,然后开着比亚迪电动汽车去火车站,乘坐国企制造的高铁前往目的地。中国设计的核电站、太阳能发电场和风力涡轮机为城市提供电力。 中国正在迅速降低对外部世界产品和技术的依赖,这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一项多年计划的部分内容,目的是在中美紧张局势加剧之际让中国增强自主性、不受西方压力影响。中国政府已向重点行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投入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资金,同时敦促商界领袖配合政府的优先事项。 在许多方面,这项举措都取得了成就。 现在中国自己生产的机器人和医疗设备越来越多,而不是依赖外国公司。 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填补了一部分部分能源进口需求。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和人工智能新贵DeepSeek的成功,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甚至可能在一些尖端领域超越西方的担忧。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一项估计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每年在产业政策上的支出约为2,500亿美元。 中国正在努力减少对外界产品和技术的依赖。图片来源:STR/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大量资金被浪费在失败的项目上,尤其是在先进制程半导体等领域。 注入中国工厂的大量投资也使中国在海外面临压力,因为这导致大量中国商品以低价被推向外国市场,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西方国家已寻求阻止先进制程芯片流入中国,而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Donald J. Trump)加大对中国的施压力度,中国在一些高价值领域日益增强的制造主导地位势必成为新一轮贸易摩擦的焦点。 中国现在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杠杆,以抵消房地产领域低迷和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对其经济造成的拖累。许多经济学家表示,中国应该强化其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推动消费支出持续回升,而不是向已经很庞大的工业基础砸更多的钱,在未来回报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背上更多债务。 中国制造中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正在增强…各行业的贸易差额数据来源:Fathom Consulting 各行业的贸易差额数据来源:Fathom Consulting 但中国政府认为,将巨量资源投入到先进制造和技术领域,将可以使中国不容易受西方压力的影响,从而增强国家安全。 研究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The Conference Board)驻北京的中国中心负责人Alfredo Montufar-Helu表示,中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烧钱”。“这个成本中国能否承受得起?在中国政府看来,他们是迫不得已要承担这个代价的。”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中国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的一位主持人本月表示。 习近平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要增强中国自主性的宏伟计划,这一倡议称为“中国制造2025”。 一份阐述该计划目标的政府文件强调指出,世界正处于一场新技术革命的风口浪尖,中国只有投资建设更先进的制造业基础才能取得成功。 这项计划旨在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但把重点放在了机器人、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等10个行业。 这项计划还设定了提高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国产化率的明确目标。大量国家补贴和其他财政支持将帮助中国实现这些目标。 美国官员批评这个计划是要将外国公司拒之门外,这个裂痕在川普2017年上任后进一步加剧。到2019年,在美国的压力下,中国政府开始在官方报告中淡化“中国制造2025”,并暗示计划让外国公司在中国供应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然而,随着美中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中国自主自强的意图进一步强化。中国政府在2021年发布的最新五年经济计划中表示,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动荡,科技领域的“自主可控”至关重要。 根据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估算,在电动汽车领域(这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10个重点行业之一),产业支持规模从2019年的150亿美元激增至2023年的逾450亿美元。超过100个品牌涌入市场。 随着汽车质量的提高,中国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上持续击败外国竞争对手,并且也在海外市场迅速取得进展。 中国乘联分会(China Passenger Car Association)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占到中国乘用车销量的48%,高于2023年的41%,接近1,100万辆。这些电动汽车大多由比亚迪(BYD)和吉利(Geely)等中国品牌制造。比亚迪最近超过大众汽车(Volkswagen),成为中国销量最好的汽车制造商,而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等美国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则大幅下滑。通用汽车最近表示,将计入与疲软的中国业务相关的逾50亿美元支出。 政府投资已成功将中国企业转变为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造船企业。图片来源:STR/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造船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据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称,2010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政府向航运和造船业投入了估计1,320亿美元的支持。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Matthew Funaiole去年表示,这增强了中国的自主性,并将中国企业转变为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造船企业,按商船吨位计算,中国企业控制着全球50%以上的产量,而1999年这一比例仅为5%。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化学品的净进口国,尤其要从中东、欧洲和美国进口,因为国内产量不足以为其不断增长的经济所消耗的所有塑料、纤维和其他化学品提供足够的供应。然而,自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产量的上升挤压了进口,这一逆差已转变为顺差。 2024年,中国化工产品出口顺差达到340亿美元,而2020年为逆差400亿美元。 然而,在其他方面,习近平的自主战略仍然面临障碍。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国C919客机在经历了多年的挫折后于2023年投入商业运营,中国政府庆祝了这一壮举。但这款由国有制造商中国商用飞机(Comac)制造、旨在与波音(Boeing)和空中客车(Airbus)的主力客机竞争的飞机,却充斥着外国系统和部件,包括来自德国的起落架以及来自美国和法国的发动机。 自给自足中国制造商正在用国产替代品取代进口产品进口与工业生产之比数据来源: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 除了技术之外,由于缺乏耕地和水资源,中国提高粮食供应自给自足的行动也受到制约。2024年,中国进口了1.05亿吨大豆,自2019年以来增长了21%,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而同期肉类进口增长了55%。 在半导体领域,西方国家正积极努力确保中国不会很快赶上,而这只会加强北京方面实现自主可控的决心。 十年前,决策者曾表示,他们希望到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达到70%。但咨询公司国际商业策略(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估计,到今年年底,中国芯片自给率将在30%左右,不过这一比例高于2024年的20%左右。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去年芯片进口额接近4,000亿美元。 中国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来生产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具,这些工具目前由荷兰、日本和美国的少数几家供应商制造。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口管制措施阻止了中国获得这些最先进的工具。没有这些工具,中国要制造最先进制程的芯片已被证明非常困难。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还是取得了令美国官员感到意外的突破。2023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发布了Mate 60智能手机,其中包含一款集成电路,其技术水平距离苹果公司(Apple Inc.) iPhone手机中的先进制程芯片又近了一步,不过业内专家对这些芯片的良率以及华为能否高效地大规模生产这些芯片提出了质疑。华为未曾就该芯片的细节置评。 在被限制使用谷歌(Google)的安卓(Android)系统后,华为还成功开发了自己的操作系统。 人工智能新贵DeepSeek的案例为中国政府主导的战略提供了一个反例。DeepSeek并非诞生于政府实验室,而是由一位创立了一家对冲基金的中国数学奇才创建。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可以通过放松对私营部门的控制来更好地提振经济,在与美国竞争的过程中增强自身实力,同时避免国家主导模式的诸多弊端。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2-11 07:49 PM , Processed in 0.0443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