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举办的“中国论坛”活动并发表演说时,遭到台裔学生吴亭桦(Cosette Wu)以及来自西藏的学生抗议,3人举起写有“中国说谎”红字的抗议标语,并喊著谢峰的名字,高喊“让西藏自由”和“谢锋无耻”等口号,盼能关注西藏、新疆人权状况及香港自由民主等议题。 吴亭桦当时被一名长发的中国研究生强行拖离会场,她同时高声痛骂“中国欺压台湾”。而这名中国研究生被起底是“哈佛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Harvard CSSA)的共同主席邹宏基。 哈佛校方向吴亭桦等3名抗议学生发出通知,说明学校管理委员会投票决定,对她们实施留校察看三天的处分,原因是她们做出“不合适的社会行为,包括违反了学校的权利和责任声明”。 不过,哈佛教育研究所(HGSE)学务长威斯特(Martin West)发给该中国研究生的信件写道,当谢锋的演讲多次被抗议人士打断时,“你强行将其中一名抗议者移出会场”,表示这行为违反了HGSE的肢体暴力政策及相关学生行为准则。“尽管如此,我决定不将此投诉提交给HGSE权利暨责任委员会,也不对这次违规行为进行任何处罚。我理解你当时的意图是防止活动进一步中断,而且你是在主办单位的指令下介入”,更表示“你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据报道,亦有资料显示,这名中国研究生并无权担任该活动的安保人员,纯粹是以学生身份擅自强行将示威学生从礼堂带走。 对此,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穆勒纳尔(John Moolenaar)抨击哈佛惩罚公开反对中共侵犯人权的勇敢学生,不仅让攻击他们的学生全身而退,还向他道歉。共和党众议员史蒂芬尼克(Elise Stefanik)则批“哈佛再次证明它已完全被敌对外国势力腐蚀,哈佛在向共产中国屈服”。 哈佛大学,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机构之一,一直在美中关系的学术与外交交流中扮演著关键角色。然而,近年来,关于哈佛是否被中国共产党渗透,甚至是否“亲中”的争议愈演愈烈。从学术合作、财政捐款、学者立场到美国政府的审查,这些因素构成了这场激烈的讨论。 哈佛肯尼迪学院 培训上千名中共官员 多年来,哈佛大学成为中国留学生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也与中国的多所学术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随著中国经济崛起,哈佛与中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在经济、法律、国际关系和科技等领域。然而,这种紧密关系也引发了对中共影响力的担忧。 哈佛与中国的关系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28年,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由哈佛和北京的燕京大学合作成立,致力于促进美中学术文化交流。此外,为了强化哈佛与中国学术的关系,“哈佛中国基金”(Harvard China Fund)在2006年成立,一开始提供1500万美元和未来十年的5000万美元,提升学生和学校对中国的兴趣。2011年哈佛中国基金在上海设立中心,协助校方举行活动。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哈佛曾接受来自中国的数亿美元捐款,其中部分资金来自与中国政府有联系的机构或企业。例如,中国亿万富豪肖建华,2017年被爆出曾伙同有中共军方背景的保利集团向美国哈佛大学捐献2000万美元,肖建华捐款对象背景不简单,是哈佛大学甘迺迪学院,该机构为中国培训了上千名中共官员,因此有“中共海外第一党校”之称。 2019年,美国教育部报告显示,哈佛在过去几年内从中国获得大量资金,但部分资金来源不够透明。《BBC》指出,据资料显示,自2013至2019年年中,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曾分别接收中国方面(不包香港)9367万美元及2410万美元的捐赠及合约。全部的美国大学,则总共接收9亿美元。 哈佛的中国学生和学者数量从2012年起年年增加。哈佛的商学院、甘迺迪学院、公卫学院、和医学院等,都为中国的慈善家、企业领导人、政府官员、和医生开设主管训练课程。 《美国之音》报道,2024年4月底接任众议院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主席的穆勒纳尔还说“自从2009年以来,在美中国学生人数飞涨。与之类似的是,中国政府监视、控制和操纵在美中国学生的企图也急剧增加。中国政府经常利用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这样的组织来渗透美国校园,并骚扰那些可能高声反对中共恶行的人。”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哈佛曾接受来自中国的数亿美元捐款,其中部分资金来自与中国政府有联系的机构或企业。(资料照,彭博) 哈佛教授违法参与中国千人计划 哈佛与中国的学术合作涵盖科技、医学、人工智慧等领域,然而,这也引发美国政府对知识产权外流的担忧。例如,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利伯(Charles Lieber)于2020年在未向美国政府披露的情况下,接受中国武汉理工大学的资助,并参与中国“千人计划”。美国司法部指控他隐瞒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并收受超过150万美元的资金,此案成为美国政府对中国在美国学术界影响力的警示案例。 此外,哈佛拥有大量中国留学生与学者,部分人曾被指控在美国从事间谍活动。来自中国的哈佛医学院研究生郑早松(Zaosong Zheng,音译)于2019年12月在波士顿洛根机场被捕,他企图携带21个装有敏感生物材料的试管出境。 此外,部分哈佛大学学者的言论和研究方向,使得一些美国保守派认为哈佛过于“亲中”。哈佛甘迺迪政府学院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警告美中应避免陷入必然冲突,他认为美国应该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这让一些美国政界人士认为他立场过于亲中。 另一方面,哈佛法学院教授安守廉(William Alford)多年来推动美中法律合作,但也有人担心这种合作是否被中国利用。 哈佛校方也承认,于中国同时既交往又批判的立场,外界看来可能有些矛盾。不过副教务长欧立德(Mark C. Elliot)曾在哈佛校刊的访问中说,哈佛并不是政府,而是一所大学,这个立场容许各种观点相互冲撞,同时仍可赢得被批判者的尊重。他说“哈佛对任何议题并没有政治立场,它只对学术自由会采取立场。” 哈佛大学成美国FBI调查“学术间谍”的对象 随著美中关系逐渐恶化,美国政府开始加强对哈佛大学与中国关系的监督。2020年,美国教育部要求哈佛披露所有外国资金来源,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捐款。同时,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加强监控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的活动,以防止间谍活动,哈佛大学本身成了美国FBI调查“学术间谍”的对象。 此外,川普政府第一任期时,对中国“千人计划”参与者进行全面调查,并限制美国学者与中国机构的合作。美国官员指责大学积极向外国政府、企业等对美国怀有敌意的外国人募集资金,而这些捐赠者可能在寻找机会窃取美国大学的研究成果,或散布有利于外国政府的宣传。 中国经济和学术实力的崛起,让北京当局更能直接干涉外国的大学。中国政府的资金、中国留学生和学费、与中国企业的合约、与中国实验室和大学合作的计划,这些好处伴随中国的崛起而越来越有吸引力,也成了中国更方便施展“黑手”的杠杆。 不过,近年,包括哈佛大学等多所美国高等学府虽加强与中国的往来,却也因担忧中国的影响力,纷纷转与日益受到青睐的台湾院校合作。双方交流不仅限于语言和文化,甚至扩及半导体等尖端科技领域。香港《南华早报》去年报道,美国国会和各州议会近来相继立法并颁布,严格控管中美学术合作法规,因此受影响的美国高等院校另发现一个新的合作伙伴,就是台湾。 在未来,美国学术机构恐需要更加透明地处理外国资金问题,并在学术自由与国家安全之间寻找平衡。哈佛大学作为全球领先的学术殿堂,其处理这些挑战的方式,将影响美国学术界与中国的未来关系。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2-20 05:01 PM , Processed in 0.0443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