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曾是尼日利亚经济主要动力,为这个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提供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结果曾拥有超过150家纺织厂的尼日利亚,如今仍在营运的仅剩不到4家,系因来自国外(尤其是中国)廉价纺织品的涌入,使其陷入苦苦挣扎境地。 根据《德国之声》报道,尼日利亚虽拥有棉花农场。 然而,其纺织品制造商需要从其他国家采购染料、化学品、淀粉和合成纤维。 相较之下,中国纺织业受益于“一条龙”的供应链,所有必要的商品甚至机械都可以在国内供应。 尼日利亚国家棉花协会主席Anibe Achimugu说,中国已经生产了所有原材料、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生产。 尼日利亚纺织业面临的另1障碍是该国货币奈拉贬值。 2023年,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Bola Tinubu)结束了将奈拉维持在固定价值的措施,而是让奈拉的价值由外汇的供需关系决定。 结果该国货币贬值,导致进口原材料和零件的成本上升。 尼日利亚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的Kwajaffa指出,进口纺织品通常由聚酯而不是棉制成,聚酯纤维较便宜,但品质也较低。 Kwajaffa称,进口纺织品往往褪色很快,使用寿命不如棉织物。 然而,由于一些外国布料会仿造尼日利亚设计与制造,消费者可能会误以为它们是就是由尼日利亚制造商生产的。 此外,Kwajaffa还说,从中国走私的服装有时被非法标记“尼日利亚制造”,并以较低的价格出售。 Kwajaffa表示,由于价格便宜,当地人更愿意接受劣质材料对皮肤的损伤,也不管颜色会不会快速褪去。 他说,那些假冒产品进来后很容易在清洗后退色,他们就把责任推卸给尼日利亚制造,因为他们买的是同样的设计。 1997年,尼日利亚政府推出了纺织品发展基金征税政策,对进口纺织品征收10%的税,旨在支持当地生产。 但20多年后,Kwajaffa表示这笔钱“还没到达制造商手中”。 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本土生产商在与廉价进口产品的竞争中不断失利。 产量下降导致数百万人(纺织工人、棉农和棉商)失业。 因为对当地种植的棉花的需求持续下降,棉花种植的衰退在尼日利亚非常明显。 另根据产业数据显示,尼日利亚曾拥有超过150家纺织厂。 据Anibe Achimugu称,如今仍在营运的仅剩不到4家。 此外,缺乏可靠的电力供应也同样影响了尼日利亚的纺织品生产。 许多制造商依赖柴油发电机,这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得本土制造商更难与中国等电力供应更稳定的国家竞争。 去年夏天,尼日利亚政府签署1项协议,将提供约35亿美元贷款振兴纺织业。 然而,Kwajaffa持怀疑态度,因为此类举措通常会在实施之前陷入停滞。 Kwajaffa称,棉花、纺织和服装业的代表没有见过这笔贷款,也不知道政府的使用计划。 他说:“政府总是提起预算问题,说预算资金不足。 所以,我们总是不知所措。”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3-31 03:43 PM , Processed in 0.0451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