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林志颖带着儿子,开着特斯拉Model X撞上了匝道隔离带,随后车辆立即起火。 这起事故造成了林志颖的颜面骨折、肱骨粉碎性骨折。 林志颖的驾驶能力不行吗?不,他是专业的赛车手,而且当时车速并不快。 特斯拉的智驾有问题吗?媒体问林志颖,林志颖闭口不谈,也没找特斯拉索赔,还说自己依然在开特斯拉。 显然,大概率是他个人的原因。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再老的司机,失去了对驾驶的敬畏之心,也会出问题。 一个女大学生,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开着男朋友送给她的小米SU7,载着2个好姐妹,开400多公里的跨省长途,去考试。 在夜里10点多钟,黑漆马虎的路上,向姐妹们展示了小米的智驾,一度放开双手,且被车机多次提醒。 最后和林志颖一样,装在了防撞栏上。 只不过一个时速是70KM,一个是97KM。 死者为大,有些事本不该多嘴。 但如此准备考试,如此酷炫驾驶,应该被各大驾校的教练拿来作为反面教材,告诉自己的学员: 开车,最重要的一颗敬畏之心。 不过,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些驾驶员失去了敬畏之心。 而是整个行业,大量的车企都对“安全驾驶”失去了敬畏。 死者的母亲曾反复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 “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她还反驳我,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 女孩为什么如此相信汽车的安全? 说白了,还是被发布会,企业家的微博、短视频,拿了钱的车评人等信息流给洗脑了。 小米这次车祸事件之前,我就多次谴责了很多,比如国产厂商爱吹牛逼,发布会公然违反广告法宣传。 比如ppt上斗大的字去写1.98秒破百,智能化无敌,却用蚂蚁大的字写着风险边界: “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然后,用个人IP,民族工业崛起等情怀概念,疯狂鼓动粉丝下单。 但是,这些声音基本是没人听的,因为都是些不讨喜的话。 我甚至觉得雷军已经很克制了。 因为发布会上,雷军还是承认了小米和行业顶尖有差距,而不是友商的“断代式领先”,“最安全”。 此外,在媒体公关上,雷军还出来回应了(尽管也是被迫,避重就轻)。 而不像一些友商,客户撞车了,车起火了,有人把视频传到网上,瞬间就被下架,面对质疑,动不动就是一封律师函堵嘴。 在315各地的问题车展上,更是派出探子,主动碰瓷车主,千方百计的阻拦,无所不用其极。 行业作风如此流氓,反而把雷军的人设衬托得更加光明。 但问题是,行业应该如此流氓吗? 为什么一些车企,敢肆无忌惮的违反广告法宣传? 为什么一些行业大佬,敢吹嘘放手驾驶?甚至鼓吹法规放松要求。 因为在资本的狂欢下,他们已经失去了敬畏之心。 不过,等到出事的时候,他们却又异常的小心谨慎。 按照小米的说法,基础版的SU7电池,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弗迪电池随机安装,车主在购车时不能选择。 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提问,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是否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宁德时代立马回复: “不是我们的电池。” 其后,记者致电亚迪客服中心热线,询问涉事车辆搭载的是否为弗迪电池。客服人员回应称,不是业务部门是查不到此类信息的,相关问题需咨询电池厂的工作人员,但电池厂家并不对外联系…… 你看,一出问题,当初高调宣传电池安全的自信就没有了。 发布会上的自信去哪儿啦? 最近我看到网上一种辩经方式,是说: 丰田、日产、大众、奔驰……也有事故啊,怎么单单对着小米、对着国产新能源输出呢? 没错,事故每家都有,但是像一些国产车企这样吹牛逼的,却很少。 以至于官方都看不下去,下场做了个不点名批评: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个国家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是对的,但也不能无节制的保护。 尤其是一些被保护的企业,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 抓几个进去,敲打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广告法》规范在前,《刑法》虚假广告罪在后,抓人查封有理有据。 现在有些车企,还特别喜欢比马力,动辄1000匹,1500匹,说什么百公里加速轻轻松松突破2s,拳打保时捷,脚踢兰博基尼。 数据是没错,但大肆宣传,且不加以性能限制,真的好吗? 2、3S的时间,汽车就能达到百公里时速,驾驶员吸口气的时间就“起飞”了。 很多新手司机,连侧方位停车都停不好,能把握得住其中的分寸吗? Look in my eyes,tell me:能把握得住吗! 虽说菜刀是无辜的,责任在使用菜刀的人,但现在很多拿着这把菜刀的人,是一些“鬼火少年”,是刚出驾校的新手。 难道我们的车企和法律,不应该加以限制吗? 前不久,一位小米车主在普通道路上,以时速170km的瞬间爆发车速,把一辆电动车撞飞。 酒驾入刑,这种行为难道不应该入刑? 悲剧是敲响行业的警钟,一些车企,该罚了,一些法案,该出台了。 造车的底线,是安全,而不是“遥遥领先”。 否则冲出赛道,成绩也就归零了。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4-4 06:11 AM , Processed in 0.04427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