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一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悄然揭开了中共权力核心潜在震荡的序幕。 在官方新闻稿末尾那句惯常出现的“研究了其他事项”背后,隐藏著一次引发政圈震撼的高层人事对调: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与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对调职务。 这场对调,无论从层级、职权、年龄还是过往仕途看,都显得极不寻常。在中共体系中,组织部拥有人事升迁的最高发言权,堪称党内“中枢神经系统”,历任部长几乎都有晋身政治局常委的潜力。而统战部则被视为周边补位、侧翼作战的机构,远难与中组部相提并论。因此,61岁的李干杰从中组部部长被调往统战部,无异于一次明显的“降格使用”;而69岁的石泰峰在高龄之际被扶上人事权核心,则是异常“逆龄升迁”。 自2012年习近平上任以来,中共干部升迁制度发生质变。 这样的“两手掌控”架构——一手抓党务(组织部),一手抓军权(政治部)——令习近平得以空前集权。但就在近期,这两条人事线都出现了“不稳”迹象。负责军队人事的政治部主任苗华被曝落马;而主导全党人事升迁的李干杰,竟在任期未满的情况下调离。 曾被视为习近平亲信陈希重点培养的李干杰,出身清华系统、环保系统,后转战山东、河北等地,2023年升任中央组织部长,被认为有望进入二十一大常委名单。然而短短一年后即遭“横向调职”,这在中共官场被视为“失宠”的明确信号,已经无缘进入二十一大被淘汰出局。 2012年十八大前夕,时任书记处书记中办主任令计划被调任统战部,后因“周永康系统”问题出局。如今的李干杰,是否会重蹈覆辙,尚待观察。 石泰峰的仕途堪称“政治奇葩”。作为李克强北大法学系差半年的学弟,他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宁夏与内蒙古党委书记,虽一路稳健,但从未被认为是政治局常委热门人选。2022年升任统战部部长时已是68岁,原以为将在此“退休过渡”,没想到在69岁之龄竟被拔擢为全党人事总管。 此番安排显示出一个矛盾信号:年轻一代未经历政治风浪,无法快速接班;老一代虽资历深厚,却受制于年龄与身体条件。石泰峰的“回锅”组织系统,或许正反映出这种无人可用的权力真空。 更令人玩味的是,与这次人事变动更早之前,还有解放军系统的震荡。政治部主任苗华被传落马,使军队人事线遭到重创。若将军权与党权两条人事线的异动联系起来,不免让人联想到内部派系斗争的升温。 尽管习近平已在“十九大”、“二十大”接连清洗异己,但人事体系的过度集权反而导致“资讯过滤”,忠诚不代表能力,稳定也可能掩盖潜藏危机。这次对李干杰与苗华的“双线处理”,或许正是在“二十一大”前的权力调整,也被视为潜在反扑力量的在习近平极权下寻找突破口。 习近平建立起前所未有的个人权威与集体压制体系,但这种过于“单核驱动”的人事架构,也带来高层人事极不稳定的副作用。 愚人节前夕的这场人事洗牌,并不愚人,而是一次真正的权力信号。未来,短期可预见四中全会的人事卡位逐渐白热化,但这都是为二十一大做准备。还有更大的惊雷在等待爆发,也不足为奇。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4-4 08:55 PM , Processed in 0.0445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