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第一次在美国篮球场上,面对身高、速度、技术全面超出预期的对手时,YaochenDu(杜耀晨)意识到,这场留学之旅,比他想象的挑战更多,也精彩更多。 对于许多中国家庭来说,“美高留学”四个字既令人期待,也充满未知。从择校焦虑,到文化适应,再到学术与课外生活的平衡,留学生涯处处是新课题。而在斯帕坦堡走读学校(Spartanburg Day School,简称SDS),篮球,成为了国际生们迅速“融入”美国高中生活的重要契机——不仅打开了社交圈,更助力他们在异国他乡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 今天,我们透过三位国际生——两位来自中国的学生与一位来自爱沙尼亚的学生——的亲身经历,一起走进SDS,看看体育精神如何在美高校园内,带来一段段意想不到的故事。 “当时身边的人,包括我父母,对美国学校和文化了解都不多。” Tim Lian (连沈哲)直言,自己的择校过程更像是一场“半盲选”。在中介提供的有限信息中,他最终选择了SDS——一所寄宿与走读兼备的南方私立学校。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选择有多么幸运。” Tim说。SDS不仅师生比例理想,学术水平高,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不只是上课,体育和社交也被视为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 Yaochen同样感慨:“相比加州或纽约,SDS中国学生相对少,这让我不得不走出舒适圈,更快融入美国同学群体。” 正是这样一个“偶然”的选择,成为了他们青春故事的起点。 在SDS,每位学生都需要参与至少一项体育项目。这项看似“常规”的校园规定,却成为了不少国际生走出舒适区的第一步。 “我刚到学校时,几乎只会打篮球。” Tim回忆道,篮球让他迅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很快建立起了真正的友谊。” Yaochen也表示:“在运动中,大家一起流汗、一起拼搏,自然而然就融入了团队。”不仅如此,他发现篮球队的训练氛围甚至比他想象中还要专业——从日常训练到正式比赛,从客场出征到比赛日穿西装的传统,都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团队归属感。 而来自爱沙尼亚的Ron,则经历了另一番挑战。“美国篮球节奏快,攻防转换迅速,防守要求也更高。” Ron坦言,最初他一度不适应,但在SDS的训练与教练指导下,他很快提升了个人防守和控球能力。 SDS篮球教练Gregg Nibert也对学校的国际生赞赏有加:“他们特别渴望进步,面对挑战总是非常投入。” 在SDS的篮球队里,Tim和Yaochen甚至与后来成为NBA状元的锡安·威廉姆森曾并肩作战。 “当时我16岁,锡安才14岁,但他已经能轻松扣篮。” Yaochen回忆道。Tim补充:“那时他已是球队里的“天才少年”,ESPN和Ballislife这样的频道经常来拍摄我们的比赛。” 这一年,球队获得了州冠军,SDS篮球队也迅速成为焦点。“比赛日门票经常售罄,训练和赛场氛围都前所未有的紧张与热烈。” Tim说。 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与“未来NBA球星”并肩作战的机会,更是篮球与留学生活交织出的难忘记忆。 篮球场上的故事只是起点,SDS带给学生的影响远不止运动。 “在这里,虽然有像Trish Cobourn这样细心的国际学生负责人,随时为我们提供生活、学习上的支持,但更多时候,还是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Yaochen说。相比国内的寄宿制高中,SDS的自由度更大,课程选择灵活,社团与课外活动丰富,帮助他提前适应了未来大学生活。 “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自我管理和平衡学业与生活。” Yaochen表示。这份能力,也为他后续在美国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Yaochen已成为一名在华盛顿特区工作的高级运营分析师。他本科就读于乔治华盛顿大学,主修金融与经济学,随后在杜克大学完成了商业分析硕士项目,毕业后进入MCRA医疗科技公司任职。 Tim也延续了这段成长曲线——本科在富兰克林与马歇尔学院攻读经济学,并辅修西班牙语,后进入维克森林大学深造商业分析硕士,现已成为Happy Global数字化供应链公司的数据分析师。 而Ron,作为SDS的在读学生,仍在校园中用篮球和努力书写着自己的留学故事。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4-9 01:29 PM , Processed in 0.0456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