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 六六网  www.66.ca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搜索

中美竞争升级 东南亚国家左右为难

2025-4-6 06:00 PM| 发布者: 凯亚| 查看: 133| 评论: 0

东南亚向来习惯在强权之间维持灵活与中立,但在当今的全球经济秩序转变中,这种”中间地带”的战略空间正面临收窄压力,特别是在中美竞争不再仅限于军事与外交,而是全面蔓延至关税制度、供应链控制与资本流通规则的当下。

从历史上看,东南亚长期受惠于开放型全球化架构。冷战后,美国虽未与多数亚细安国家签署全面自由贸易协定,但市场的开放性为区域出口导向经济提供发展平台。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成为东南亚的主要贸易伙伴与基建投资者。“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逐渐成为多数东南亚国家的现实路线。然而,这种模糊中立策略在美中制度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已愈发难以维持。

根据《东南亚态势报告2025》,当被迫在中国与美国之间选边时,有52.3%的东南亚受访者选择美国,高于去年的49.5%。中国则从50.5%下滑至47.7%。这场看似微妙的信任位移,背后反映的不只是外交风向变化,更是对制度风险与长期投资环境的再评估。

美国近日发布的一份对等关税清单,其中声称越南对美平均关税高达90%,泰国72%,马来西亚47%,而美国将对这些国家实施的“折扣税率”则分别为46%、36%、24%。这些数字反映出,美国已不再单纯接受不对称的贸易关系,而是开始以优惠税率作为交换制度忠诚度的工具,将经济政策武器化,进一步固化友岸外包战略框架。

东南亚国家普遍面临双重依赖:中国提供基础设施、廉价原材料与庞大市场,美国则掌握资本、科技与金融体系。这种分裂式依赖使得大多数国家在战略态度上选择观望,但在制度压力下却不得不逐渐表态。例如,马来西亚的选边支持率有70.8%倾向中国,反映经济上的依存;但对美关税属偏高,而美方却仍维持24%的折扣税率,明显视其为“可谈可拉”的国家。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新加坡。作为区域金融枢纽与全球贸易节点,新加坡长年坚持制度中立与高透明度政策,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以制度品质赢得国际信任。新加坡不仅成功吸引跨国资本、保持科技与教育优势,也在中美之间以可信赖的制度参与者角色,融入双方的经济结构。这种以制度输出取代地缘选边的战略,展现小国如何以高质量治理化解外部竞争压力。

相比之下,马来西亚虽拥有类似的地理与经济条件,但因国内政治不稳与政策连贯性不足,至今未能塑造出与新加坡相当的制度公信力与国际吸引力。当中美对抗不再只是短期冲突,而是对全球制度架构的重塑,东南亚各国若无法迅速强化自身制度基础,恐将在区域重组中失去主动权。

再从货币与金融制度层面观察,人民币在全球流通货币中仅占2.16%,远不及美元的44.15%。中国虽为世界最大出口国,但金融市场封闭、资产流通性不足,导致经济影响力无法转化为真正的金融主导权。这也正是美国得以在当前制度博弈中持续施力的凭借。

当贸易壁垒不再是技术性安排,而是地缘忠诚度的体现;当资本流向与货币结算不再仅受市场驱动,而与制度信任度挂钩;国际经济秩序正朝向一种全新结构演进。未来,谁能提供稳定、透明、具预测性的制度环境,谁就有能力主导资本流动与供应链安排。

对东南亚而言,真正的挑战不在于是否选边,而是有没有能力塑造与维护一套具备国际吸引力的在地制度体系。否则,即使再高明的平衡外交,也将在制度重构的浪潮中失效。这是一场全球秩序的重塑,不选边不再是策略,而是一种奢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4-9 01:34 PM , Processed in 0.04505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