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美国主流媒体教育版的新闻,几乎都是有关川普政府撤销国际留学生签证的新闻。 国内有关留学教育的新闻,也笼罩着一片不祥的氛围:“斯坦福一名中国学生被取消签证”“美国大范围取消国际留学生签证”的话题让准备今秋和未来有赴美留学意向的家庭焦虑不堪。 美国撤销留学生签证的事件从3月底开始,发酵至今,最新进展究竟如何?教育部发布的“留学预警”公告是否代表有关留学事宜的事态发展已经很严重?目前正在办理学生签证的孩子是否会受影响?今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如何才能顺利入关、在美国这几年安安稳稳读书?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深入谈谈。 最近,川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大动作撤销了数百名国际学生的签证,逼得不少学生只能在短短几天内收拾行李、匆忙离开美国。 联邦政府给出的解释是,撤销签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担心这些学生可能参与了被认为违背美国外交政策的活动。 这次行动影响了多个州的高校,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等顶尖名校,以及加州大学系统下的好几个校区。最新统计,涉事高校已经超过50所。 比如,从哈佛国际办公室(HIO)6号发布的公告得知,该校三天内有三名学生和两名应届毕业生的学生签证被吊销,但未公布学生国籍。 耶鲁大学两天前也有两名国际生被撤销了签证。 社交媒体上,俄亥俄州立大学也有5名国际留学生签证失效。 (截图源自@海狸读博日常) 科罗拉多州有22名国际生被撤销了学生签证。 (@大丹佛编辑厂) 德州的几所高校更是重灾区,已经有近70名国际生的签证被终止。 北德克萨斯大学有27名学生(8名本科生和19名研究生)的签证被移除,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有19名国际学生的签证被撤销、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则报告有15名学生的签证被取消、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也有学生签证被撤销,但未公布具体人数。 斯坦福大学目前被吊销签证的留学生共计6人,包括4名在校生和2名应届毕业生,其中至少有一名来自中国大陆。 根据网上发布的消息,零碎拼凑出涉及被撤销学生签证的高校数量多达53所。 (@武汉新通留学) 美媒给出的报道中提到:通过查阅法庭文件、律师声明以及全美数十所大学和学院的公告,确认目前已有超过340名学生、教职员工和研究人员的签证被撤销。 这些高校都以学生隐私为由拒绝讨论签证取消的具体细节。 所以,目前尚无关于这些被撤销签证的学生来自哪些国家的具体统计。只知道,被撤销签证这个数据还在增加。 美国在2023年发放了超过150万张由国土安全部颁发的学生签证,每年还有约30万名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访问者通过其交流项目来到美国。 客观来说,340个签证被撤销,在150万的庞大基数面前似乎只是九牛一毛。但这场突如其来、理由模糊的行动,已经在美国高校和留学生群体中引发了巨大震动。 总得有个缘由吧? 突然撤销学生签证这件事,就好比你合理合法地够买了车票,已经在车上出发了。车辆行驶到途中,突然让你下车。既突兀、又不合理。 这波操作着实让当事人一头雾水。 Reddit上有学生说收到邮件,是自己上的一门课的助教写给大家的。因为该研究生助教被撤销了签证,所以无法再教授该门课。 一些学生在系统中检查自己的身份,才发现自己的签证已经被取消;或者还在上课,突如其来收到短信、电子邮件,告知自己签证被取消,需要立即离境。 至于学校,更是有种被“跨级管理”蒙在鼓里的感觉。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内的几所大学都表示,政府从未直接通知他们有学生的签证被撤销。 在许多情况下,学校是在检查政府数据库后才发现授权被撤销,且没有具体解释。 更让人费解的是,撤销留学生签证并要求其按期离境,本是政府的合法程序。 但这一次,一些学生在签证被取消后,竟被国土安全局直接拘留,准备立刻遣返。 甚至出现了留学生因酒驾被撤销签证,随即被拘押并面临强制遣返的案例。 比如,一名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生(非中国籍)在3月27日被移民执法机构拘留,原因是其曾有醉驾记录,他当时在前往课堂的途中被带走。 该学生的律师表示,从未见过因此而直接将人驱逐出境的案例。 从目前现有的消息看,近期在美国境内被撤销学生签证的原因有三种: 声援巴勒斯坦抗议活动的学生 早先时候,有一名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因参与声援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而被捕。随后,其他类似因参与支持巴勒斯坦抗议活动而受到处罚的情况也陆续曝光。 有轻微违规行为的学生,例如多年前的室友纠纷、校外交通罚单等。 在美国入关时犯错 比如,哈佛医学院近期就有一名俄罗斯研究人员在入关时因为几只青蛙胚胎而被撤销了签证、甚至被关进了移民拘留所。 该研究人员称青蛙胚胎用于研究,但在入境时没有申报。 不过,还有一部分学生与上面三样都不沾边,莫名其妙就被撤销了学生签证。从曝出的背景看,不排除与专业敏感相关的可能性。 比如,最近,达特茅斯学院就有一位中国博士生被取消了学生签证。 26岁的刘同学是中国公民,自2023年9月以来一直在达特茅斯学院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本、硕均在美国高校就读)。上周五他接到了来自美国国土安全部的通知,告知其学生身份被撤销,且未提供任何解释。 刘同学在美国没有犯罪记录,也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更未参与过任何抗议活动。 身份取消意味着他不仅无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还失去了助理研究员职位,并面临被驱逐出境的风险。 目前,刘同学已提起诉讼,试图阻止强制遣返,请求恢复自己的学生身份。 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位联邦法官周三批准了临时禁令,允许刘同学继续留在美国,等待进一步的法律程序。 从该学生的LinkedIn上贴出过一张他几个月前参加行业会议的海报和论文图片。 从中可以看出,刘同学的研究方向涉及机器学习,包括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图像分类任务。在美国的学术界也不算敏感专业。 但如果国际学生参与的研究与特定行业、国家安全、或涉及敏感数据的应用有关,那么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所以,在这方面刘同学是否有过参与背景,从公布的信息暂时看不出来。 不过,三百多名国际学生未经学校通知,突然失去签证,这在美国也是史无前例了。该事态未来会如何发展还尚不可知,但正如一位网友评论所说: “先是针对非法移民,现在连合法移民也不放过。下一步就轮到美国公民了。他正在试探底线,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而目前看来,几乎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 对拥有合法身份来美国读书、工作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逐步蚕食权利和自由的过程。 那么,撤销国际留学生签证这波操作是否针对中国学生呢? 作者身居海外,浏览众多英文媒体报道。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在撤销留学生签证这件事上,美国并没有针对中国学生。 这波操作更像是针对声援巴勒斯坦抗议活动学生的一种惩罚,被美国政府认为有危及国土安全的潜在风险。 极小一部分的国际留学生签证被撤销是真,但并不是针对中国留学生;而被撤销签证的学生也正在在学校和司法机构的帮助下提起上诉、努力恢复身份。 目前取消国际留学生签证的事情还在发酵,后续进展会如何,我们有待观察。 但近期的紧张局势正逐步外溢至教育圈。 国内教育部于4月9日晚通过官网还发布今年首个留学预警,提醒计划赴美国俄亥俄州留学的学生进行充分的安全风险评估,并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文字很少,但信息量很大,导致留学圈一度恐慌。这个“俄亥俄州通过的高等教育法案”究竟是什么?又如何对华不利? 教育部发布的留学预警主要是针对俄亥俄州3月28日通过的《参议院第1号法案》(Senate Bill 1)。该法案的核心内容集中在联合科研及中美高校合作办学的硕士和博士培养项目等机构层面的合作。 部分高校与国内机构的合作项目可能面临审查,但并不涉及学生个人的申请或就读。 该法案在开篇明确指出:法案内容并不禁止中国公民支付学费或接受中国留学生,也不涉及普通个人。 所以,自带学费赴美留学的中学生、本科生、研究生没有任何影响。 即便时局紧张,但极少会波及到教育界——尤其是美高、美本以及硕士研究生。主要有两个原因: 1 美国高校拥有相对高度的自主权,尤其是私立学校,只要学校本身对留学生的招生持开放态度,政府的行为就不能代表学校行为。 2 坦白说,美国高校也需要留学生需要这棵摇钱树。 根据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的数据显示,2023-2024学年,逾110万名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高达438亿美元,并支持了超过37.8万个就业岗位。 如此丰厚的利润,高校们怎么可能不和留学生群体站在同一战壕? 只是,在当前紧张的局势下,作为留学生群体确实也要“循规蹈矩”一点。 具体来说: 已经在美国境内的留学生: 1、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有违章、犯罪记录 2、多关注自己所在高校的International Office,上面会跟进最新与国际生相关的所有事宜。 据我所知,近期美国不少高校的International Office都在开展专门针对留学生群体的Know Your Rights的宣传,该活动会让留学生知道自己在面临政府人员的拘留、撤销签证后要如何说话、有哪些权力和资源可以帮助自己脱困。 通常有“三板斧”:告知对方自己有保持沉默的权力、告知对方自己要寻找相关律师/顾问(校方都有合作机构)、在没有律师的陪同下不要签署任何文件。 (加州大学对留学生发布的Know Your Rights宣传页) 准备赴美的留学生: 1、尽早预约办理签证,早拿到手早安心 2、仔细详查美国入境要求,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去进行哪怕是一点点的违规操作,让对方抓住把柄 3、检查、清理自己的社交媒体言论 四月初,《纽约时报》发文称,美国国务卿表明将严查留学生群体的社交媒体内容,该行为的首要目的之一是拒绝向可能曾对巴勒斯坦方面表达过同情的申请人发放签证。如果此人涉嫌与“恐怖分子”有联系或者表达过同情,其社交媒体账号的内容就应该受到严格审查。 虽然咱们尚在国内的中国留学生参加相关活动和发表相关言论的可能性较小,但该行径透露出个体的社交媒体可能会影响签证发放的倾向。 所以,建议即将赴美的中国留学生先自查一下自己在社交平台上的言论,不要透露出任何对美不友好、敏感的言论。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4-15 04:44 AM , Processed in 0.0457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