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29 日 22 时 44 分,安徽铜陵枞阳高速上。 一辆小米 SU7 如脱缰野马般撞上护栏,瞬间被烈焰吞噬。 车内三名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在火海。 此事一出,雷军和小米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雷军也从神坛一下跌落“深渊”。 事实上,雷军面临的这场危机,早有预兆。 事故发生后,遇难者家属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情绪几近崩溃。 与此同时,他们对小米SU7的安全设计提出了质疑。 尤其是车门在关键时刻无法打开,认为这形同夺走亲人生命的 “夺命锁”。 雷军获悉此事后,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 小米官方也公布信息: “事发时车辆处于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时速 116km/h,事发路段因施工改道,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提醒并减速,驾驶员接管后 1 - 3秒内发生撞。” 令人惊讶的是,这起事件发生后,舆论并未全然倾向受害者一方。 不少人觉得,撞车发生后的首要之举应是报警,联系保险公司、跟进理赔,而非即刻指责车商。 只因为涉事车辆来自国产车品牌,是当下备受瞩目的小米,且背后是雷军,便将指责的矛头指向他们。 这般做法着实有些苛刻。 就好比刀到了使用者手中,倘若使用者不慎受伤,不能仅仅因刀锋利,就将过错归咎于刀身上。 面对如此重大的危机,雷军的处境是进退两难。 若选择赔钱,首先面临的难题便是如何界定赔偿标准。 这起事故涉及三条鲜活生命,背后是三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每个家庭情况各异,赔偿金额难以统一衡量。 而且,一旦开启赔钱先例,后续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其他小米汽车用户或许会以此为契机,对车辆潜在问题提出赔偿诉求。 甚至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也可能趁机浑水摸鱼。 然而,若不赔钱,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从情感道义层面看,三条年轻生命消逝,家属深陷悲痛。 此时小米若不给予经济赔偿,似乎也有些冷漠无情。 面对如此困境,雷总,该如何破局? 在汽车行业,类似小米 SU7 撞车这样备受争议的事故曾经也有发生。 早在2016 年,特斯拉 Model S 开启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时,与一辆货车相撞,致驾驶员不幸遇难。 事后,特斯拉声明强调 Autopilot 属辅助驾驶,驾驶员需掌控车辆。 并且升级软件提升识别能力,积极与家属协商赔偿。 这使特斯拉缓解了舆论压力,品牌形象未受致命打击,销量后续逐步回升。 2019 年,蔚来 ES8 在小区地下车库起火。 蔚来迅速成立专项小组介入调查,最终认定起火原因为电芯质存在量缺陷。 随后,蔚来召回 4803 辆车更换电池,并为车主更换电池。 同时,蔚来向车主承诺完善售后,对受损车主合理赔偿。 这才逐渐挽回消费者信任,同时也修复了企业形象。 2018 年,西安奔驰新车发动机漏油,车主维权事件发酵。 奔驰起初回应不佳,后致歉并成立小组调查,为车主换车并做出了相应的补偿。 同时还调查涉事 4S 店、管控经销商服务质量,一定程度上挽回声誉。 2022年林志颖车祸一事,也在汽车领域得到了极高的关注。 当时,林志颖在回家的途中,车辆突然向右偏离车道,撞上了隔离设施的电线杆,随后车辆起火。 不少人认为,以林志颖的驾驶技术,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故。 一时间,大众对特斯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发出了质疑,负面评价甚嚣尘上。 事故之后,林志颖透露自己仍在驾驶一辆黑色特斯拉,称此前的事故并未给自己留下心理阴影。 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舆论对特斯拉的冲击,维护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 。 相较之下,小米 SU7 撞车事故所呈现出的状况,明显要复杂得多 。 与特斯拉事故相似,都是引发公众对智能辅助驾驶表现的质疑。 但小米事故中的伤亡更重。 虽然雷军此前也有强调,智能驾驶并非让驾驶员完全脱离对车辆的操控。 但作为一个在汽车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品牌,过往其他车企所经历的种种波折,小米同样难以避免。 雷军所面临的危机,其实早有预兆。 小米汽车当前遭遇的困境,绝非仅仅由这起事故引发。 毕竟,事故发生后,必须从路况、人为操作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剖析,不能轻易地将责任全然推给汽车品牌。 然而,流量是把双刃剑。 小米的热度居高不下,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这就使得一旦出问题,舆论压力便会汹涌而至,不少人甚至趁机落井下石。 此次事件发生后,部分人站在道德制高点对雷军发起围攻。 但仔细想想,倘若易地而处,他们未必能比雷军做得更好。 雷军至少做到了直面问题,积极承担责任。 毕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化解此次重大危机。 悲剧已然酿成,一切皆无法逆转。 当下,就看雷军是否能将这场危机转化为转机了。 |
联系电话:647-830-8888|多伦多六六网 www.66.ca
GMT-5, 2025-4-19 01:45 PM , Processed in 0.04523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